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詩歌的條件和舉例(倪柝聲講)


詩的條件

  每首合格的詩都應該有三個基本條件。如果缺少其中的一個,這首詩就不是一首好的詩。

  第一,必須在真理方面有根據。許多詩很合於別的條件,可是在真理上有錯誤。如果叫神的兒女唱那些詩,那就是把他們擺在錯誤中,叫他們帶着人的錯誤而來到神面前,那就把他們帶到一個不合式的情形中。當神的兒女唱詩的時候,需要使他們的感覺往神那裏去;若在詩中有錯誤的道理,就使他們的感覺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而不能摸着實際。神不能讓我們憑着詩意來朝見祂,只能讓我們憑着真理來朝見祂。我們只能在真理中來到神面前;若不是在真理中來到神面前,那就是錯的,就摸不着實際。

  比方說,有一首福音的詩,說到主耶穌的血洗我們的心。但是我們在新約中,並沒有看見過主耶穌的血洗我們的心的話。主耶穌的血是不洗我們的心的。聖經裏沒有這一句話。希伯來九章十四節乃是說主耶穌的血洗淨我們的良心--心中的天良,而不是洗淨心的本身。主的血乃是洗淨我們的罪。是因為罪被洗淨,就使我們的良心在神面前不再控告我們。所以,血乃是洗良心,不是洗心。我們的心不是用血洗得乾淨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十七9),怎麼洗也洗不乾淨。聖經中對於心的教訓,乃是將人的石心除掉,給人一個肉心(結三六26),乃是給我們一個新的心,不是去洗舊的心。人相信主的時候,神是給他一個新的心,不是去洗他舊的心;是洗去他天良的虧欠,而不是洗他的心。如果你到主面前去讚美說:「耶穌的血洗我們的心」,這個讚美就不合真理。所以,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如果一首詩的道理是錯誤的,它就把人帶到錯誤的感覺中去。

  有許多詩,沒有時代的分別,不知道是亞伯拉罕唱的,或者是摩西唱的,不知道是猶太人唱的,或者是基督徒唱的,不知道是在舊約裏唱的,或者是在新約裏唱的。如果你唱這樣的詩,會使你覺得你好像是一個與救贖無關的天使,或者會使你覺得你好像是一個用不着血的人,沒有罪的人。所以,如果一首詩沒有清楚時代的教訓,沒有看見恩典的時代,就把神的兒女擺在錯誤的地位上。

  有許多詩沒有把握,只是盼望:盼望得救,羨慕得救,尋求得救。其中一點把握都沒有,一點基督徒的把握都沒有。我們要記得,每個信徒來到神面前,都是帶着把握來的。我們是滿了信心來到神面前,我們是滿了把握來到神面前。如果一個人唱詩好像是在院子外面唱,那就使人覺得這個人不是神的子民,他不過是羨慕作神的子民而已。有許多詩,好像得不着神的恩典似的,一直在那裏求要得着。這樣的詩也把基督徒擺在錯誤的地位上。這不是基督徒的地位。基督徒的地位是有把握的,是知道自己得救的。一切缺少把握的詩,不是基督徒所該唱的。

  還有一點也是普通的詩所常有的錯誤,就是說到人死後進入榮耀。許多詩都是說死了以後進入榮耀,好像說,人能藉着死進入榮耀。但是,聖經沒有說人死了是進入榮耀。榮耀的進入,是另外一件事。我們死了以後,不是進入榮耀;我們死了以後,是等候復活。主是復活之後才進入榮耀的。這是聖經中明顯的教訓(林前十五43)。凡是叫神的兒女有一個錯覺,以為「死了以後進入榮耀」的詩,我們都不該唱,因為實際上沒有這件事。

  所以,好的詩必須具有準確的道理,若缺了準確的真理,就把基督徒引到錯誤中去。

  第二,道理準確的並不一定是詩,還需要有詩的形式和結構。不能說真理對就行;真理對了,還得有詩的形式和結構,那才像一首詩。唱詩不是講道,我們不能拿一篇講經記錄來唱。曾有一首詩,頭一句七個字是「真神創造天地人」。這個當作道講很好,當作詩唱就不行。這是道理,不是詩。聖經中詩篇的詩,都有詩的味道。每一篇詩裏面的結構、說法,都是非常細嫩的,都是用詩人的話語來說神的意思。所以,不是每行字句有一定的長短就算詩,必須整個的結構是詩,形式是詩。

  第三,一首詩除了需要有真理、需要有詩的形式和結構之外,還需要有屬靈的接觸,必須摸着屬靈的實際。

  比方:詩篇五十一篇,是一首大衛悔改的詩。我們讀它的時候,看見大衛的悔改在道理上沒有錯,也看見他的話不是隨便來的,它的結構是曲折的。同時,我們覺得在它裏面有一個東西,有一個屬靈的實際,有一個屬靈的感覺。那一個,我們不妨稱之為詩的負擔。他在那裏悔改,就是悔改,悔改的感覺充滿了那一首詩。我們常常覺得詩篇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次讀它的時候,看見它所有的感覺都是可靠的。寫詩的人快樂的時候,他就跳起來高聲歡呼;悲哀的時候,他就在那裏痛哭。不是光有話而沒有實際,乃是在話的裏面具有屬靈的實際。

  所以,詩不只要有準確的道理,要有詩的形式和結構,並且也要有屬靈的實際的感覺。換句話說,一首詩如果是哭,就應當哭;如果是快樂,就應當快樂。它說到一個東西的時候,要使我們感覺到那一個東西。我們不能唱一首悔改的詩,而裏面的感覺不起共鳴,反而越唱越是嘻嘻哈哈。我們不能說我們是在讚美神,而我們自己不是快樂的,不是高興的。我們不能說一首詩是表明奉獻的,而我們的感覺不是奉獻。我們不能說一首詩是表明我們在神面前仆倒的,被神打碎的,而我們仍舊感覺自己很好,有可誇口的地方。如果那一首詩不能給我們準確的感覺,它就不是一首好的詩。詩的感覺必須是真實,詩的感覺必須摸着屬靈的實際。

  一首詩必須真理是準確的,又有詩的結構,同時還要能夠叫唱的人摸着屬靈的實際,能夠叫唱的人摸着詩裏面所說的。否則它就不是一首合格的詩。必須這三點都完備,才能算是一首好的詩。

詩的舉例

  現在,我們來看幾首代表的詩:

例一 詩歌第110

一 聽哪,千萬聲音雷鳴,同聲高舉神羔羊;
  萬萬千千立即響應,和聲爆發勢無量。

二 「讚美羔羊!」聲音四合,全天會集來歌誦,
  萬口承認響亮協和,宇宙滿溢無窮頌。

三 這樣感激心香如縷,永向父的寶座去;
  萬膝莫不向子屈曲,天上心意真一律。

四 子所有的一切光輝,使父榮耀得發揮;
  父所有的一切智慧,宣明子是同尊貴。

五 藉着聖靈無往不透,天人無數都無求,
  圍着羔羊喜樂深厚,稱頌祂作「自永有」。

六 現今新造何等滿足、安息穩固並喜樂,
  因着祂的救恩受福,不再受苦不受縛。

七 聽哪,天上歌聲又震,讚美之頌又紛紛;
  穹蒼之中滿了阿們!「阿們」,因是同蒙恩。

  我們所唱過的詩,難得有一首詩這麼大。這首詩是達祕寫的,原來有十三節,在1881年,他和魏格蘭選唱這首詩的時候,刪去了好幾節,只剩下七節。

  這首詩的語氣是向着人,而實際是向着神去的。我們唱的時候,自然覺得這好像是啟示錄四、五章中所說的光景,好像是說主升天之後宇宙中的情形。在這裏有各各他,有復活,有升天。天上充滿了榮耀,而因耶穌的名,萬口開始稱頌,萬膝開始敬拜。在天上、在地上、在地底下,四面八方都在那裏歌頌,整個宇宙都在歌頌祂。真是熱烈雄壯到了極點!如果能力稍微差一點,就不能寫出這樣的詩來。

  「聽哪,千萬聲音雷鳴,」憑空而來千萬的聲音!好像唱的人是一個小基督徒、小蟲、小人,他在這裏喊說:「你們『聽哪,千萬聲音雷鳴,同聲高舉神羔羊』;你們聽哪,還有『萬萬千千立即響應』。」神的羔羊一被高舉的時候,大家都響應。這一邊有頌讚的聲音,那一邊有響應的聲音。千萬的聲音在那裏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啟五11-12)這一個聲音還沒有終了,又聽見萬萬的聲音、千千的聲音,「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13)都在那裏響應。情況如何呢?「和聲爆發勢無量」,這一個聲音一衝出來,好像爆發一樣,有無量的氣勢。在這裏,唱詩的人要覺得他是何等微小,第一節就把他帶到這樣一個雄偉壯闊的情景中去。在這裏,千萬的聲音雷鳴,萬千的聲音響應,洶湧的、無量的衝了過來,都是同聲高舉神羔羊。一起頭,就是這麼大的感覺。這是宇宙中大的讚美。

  接下去,每節都接得非常嚴密。「『讚美羔羊!』聲音四合;」我們又聽見:「讚美羔羊!」這聲音是從四面合來的。大家都在那裏說「讚美羔羊」,這邊是「讚美羔羊」,那邊也是「讚美羔羊」,到處是「讚美羔羊」,這聲音從四面合來。「全天會集來歌誦,」「全天」,整個的天,都「會集」在一起,會集在一起作甚麼呢?來「歌誦」。「萬口承認」,在這一個時候,有這麼多的口,都在這裏承認祂,就很自然的把腓立比二章的「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11)點出來了。沒有一個口不在那裏承認,所以是「響亮協和」的,以致整個「宇宙滿溢無窮頌」了。宇宙中一直滿溢着這個「無窮頌」。

  不只有聲音,還有「這樣感激心香如縷」。這感激的心香往上直升,「永向父的寶座去。」不只口在那裏喊,並且心裏面的意念也是一直的向着神去。我們不只口喊羔羊,我們也心往神前,好像神的計畫和主的救贖乃是不可分開的一個。我們讚美羔羊,我們也感激父神。讚美的心意、感謝的心意,像香一樣的升到神面前去。

  這樣的讚美還是不夠。口在那裏說,在那裏喊,但是還不夠。怎麼不夠呢?萬膝要屈曲跪拜,萬膝不能不屈曲的向主跪拜。從「萬口」到「萬膝」,「萬膝」自然「莫不向子屈曲」。一邊感謝父,一邊就伏在主面前。下面一句話是何等富於詩意:「天上心意真一律。」這不是講道理。感覺粗的人在這裏感覺不到甚麼,可是一個人被帶到一個地步,看見萬口萬膝的對象的時候,自然會歎說,「天上的心意是何等的一律!」這「一律」兩個字,真是滿了詩意。

  當寫詩的人在這裏摸着父也摸着子的時候,就把子的道理和父的道理帶了出來,整個都出來了。「子所有的一切光輝,使父榮耀得發揮;」榮耀是裏面的,光輝是外面的;父所有的是榮耀,父的榮耀在子身上就變作光輝。子的光輝也就是父的榮耀的發揮。在父的身上是榮耀,在子的身上是榮耀的發揮。講到發揮的時候,就不在父身上,而在子身上。「父所有的一切智慧,」智慧是在裏面的,來「宣明子是同尊貴」。不是父的作為,乃是父的智慧;不是父的工作,乃是父的計畫。要顯明給人看見,子是一樣的尊貴。第三節是從父到子,第四節是從子到父,到了父又到子。第四節以子起頭,以子結局。第三節已經摸着子了,第四節又摸着子。在這裏我們看見了父和子的道理。

  所有摸着父摸着子的人,停在這裏還不夠,所以接下去說,「藉着聖靈無往不透。」靈出來了。聖靈出來的時候,那情形就和上面子和父的情形不同。聖靈是甚麼都透過、甚麼都滲入、甚麼裏面都有的。宇宙充滿了聖靈。

  「天人無數都無求,」天人是詩意的說法,天上的使者、天上的活物、無數天上的人都「無求」。有求就沒有讚美,只有禱告。今天全天的人,無數的人,在那裏個個都是無所求的人。他們都「圍着羔羊喜樂深厚」。都來「稱頌祂作『自永有』。」「自永有」就是「耶和華我是」。(參出三14、六2)這的的確確是讚美的詩,是大的讚美的詩!

  我們也要向四周看看。「現今新造何等滿足、安息穩固並喜樂。」四周都是又滿足、又安息、又穩固、又喜樂。個個都是滿足的,個個都是安息的,個個都是穩固的,個個都是喜樂的。這個,乃是「因着祂的救恩受福」,現在就「不再受苦不受縛」,所有的問題都過去了。

  我們不知不覺也許看得太長久了。「聽哪,天上歌聲又震,」聽見麼?「讚美之頌又紛紛;」各處讚美的聲音又來了。還要再聽哪,「穹蒼之中滿了阿們!」整個宇宙中,到處有讚美,到處有「阿們」,沒有一個地方不在那裏喊「阿們」。甚麼緣故呢?「『阿們』,因是同蒙恩。」末了這一個「阿們」的用法是最有詩意的,不是唱完了才說阿們,是說「『阿們』,因是同蒙恩」。

  這一首詩,使我們看見一個蒙了救贖的宇宙,就是啟示錄四章五章和腓立比二章中所說的光景。這是在永世裏的讚美。

註:以上內容乃摘自倪柝聲弟兄於大約一九五零年於鼓嶺訓練聚會上所交通的信息,其題目為「唱詩」。

相關文章:
在靈和真理裏敬拜(江守道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