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在弟兄中作首領的)

  最近在看一本書,書名叫作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本書記述一百位在十九世紀所興起的「弟兄運動」中比較特出的弟兄之小傳,包括比較為人熟悉的達秘(John Nelson Darby)、戚伯門(Robert C. Chapman)、慕勒(George Muller)、麥敬道(或譯作馬金多,Charles Henry Mackintosh)等,由不同人所撰寫,然後由Henry Pickering編集。

  這本書的書名應是取自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二十二節,那裏說到耶路撒冷教會揀選了猶大和西拉一起,陪同巴拿巴和保羅前往安提阿,聖經介紹猶大和西拉兩位弟兄為「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英王欽定本譯作 ”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十九世紀「弟兄運動」中的弟兄們,也常被稱作The Brethren,中文或作「弟兄會」。因此本書的書名應該有一個意思,就是記述弟兄會中間作首領的人。

  按我的印象,這書是十多年前於美國里次蒙(Richmond, Virginia)參加特別聚會時所買的。過往只看過少許, 最近再拿起來一個一個人物來看。每一個人物小傳的篇幅不多,基本上每一篇都附上弟兄的照片,文章介紹這弟兄的背景,怎樣信主得救,怎樣看見神心意中的聚會,看見事奉沒有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分,乃是信徒皆祭司,有更多篇幅記述這弟兄怎樣服事的事蹟。

  雖然本書內容我看得不多,但已發覺這些弟兄中,有不少是英國的貴族,有Lord、Earl、Sir等的頭銜,也有很高的學術背景。我們知道十九世紀神在英國的復興被稱作「弟兄運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這些弟兄們,學習回到聖經,學習凡事遵從聖經的教導,在教會聚會、事奉、生活上回到聖經的單純中。他們有的是在當時的國教中擔任聖職,有的是貴族,有的是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但他們學習不把這些背景和頭銜帶進教會,而是看重在主裏的關係,按照聖經的教導來彼此稱為「弟兄」。

以下為書中一百位弟兄的姓名:

Anderson, Peter Greenhill
Anderson, Sir Robert
Anderson-Berry, Dr. David
Arnot, Frederick Stanley

Baedeker, Dr. Frederick, W.
Bellett, John Gifford
Bennet William Henry
Bewley Henry
Bland, F. C.
Brealey, George

Caldwell, John R.
Carrick, The Earl of
Cavan, The Earl of
Cecil, Lord Adalbert
Chapman, Robert Cleaver
Code, John Marsden
Collingwood, William
Congleton, Lord
Craik, Henry
Crawford, Dan
Cronin, Dr. Edward
Crosbie, William Talbot

Darby, John Nelson
Deck, James George
Dennett, Edward
Denny, Sir Edward, Bart.
Dickie, John
Dorman, William Henry
Dyer, Henry

Farnham, Lord
Fegan, James W.C.
Fenn, Albert R.
Forlong, Gordon
Francis Samuel Trevor
Frowde Henry, M.A.

Grant, F.W.
Groves, Anthony Norris
Groves Henry
Guicciardini, Count

Hall, Captain Percy Francis
Halliday, General John S.
Hambleton, John
Harris, James L.
Hawkins, James E.
Health, Henry
Henry, T. Shuldham
Hill, Richard
Hinman, Charles H.
Holiday, Alfred J.
Howard, John Eliot
Hull, Captain Thomas Hillman
Hutchinson, Francis

Jones, Theodore B.

Kelly, William
Kingscote, Captain R.F.

Lincoln, William

M'Killiam, Dr. Robert
M'Vicker, John G.
Mackintosh, Charles Henry
Maclean, Dr. J. L.
Mahony, Richard J.
Marshall, Alexander
Midlane, Albert
Miller, Andrew
Miller, T. B.
Moorhouse, Henry
Morley, John
Muller, George

Neatby, Dr. Thomas
Newberry, Thomas

Ord, Harrison
Owens, Richard W.

Penstone, John Jewel

Rhind, Captain William Graeme
Ritchie, John
Rossetti, Teodoro P.
Ross, Donald
Ryan, Thomas

Schofield, Dr. Alfred T.
Socbell, John N.
Scott, Maj.-Gen. Sir Charles
Smith, Joseph Denham
Snell, Hugh Henry
Soltau, Henry William
Stancomb, Joseph
Stanley, Charles
Stewart, Alexander
Stokes, William James
Stoney, James Butler
Strong, Leonard
Stuart, Clarence Esme

Taylor, Herbert Wilbraham
Trench, George Frederick
Trotter, William

Victor, John

Wellesley, Captain Hon. William H. G.
Wigram, George V.
Wolston, Dr. Walter T. P.
Wright, James

Yapp, William

相關文章: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江守道講)
弟兄會的著作
有機教會(3)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賜福」與「祝福」

  最近團契聚會背誦的經文是創世記第一章,其中一節說到神按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當祂按着的形像造男造女以後,神就賜福給他們。這裏是「賜福」,不是 「祝福」。

這使我想起若干年前,聽見有人說,按中文的用法,只能說「神賜福給人」,不會說「神祝福人」。

我用電腦聖經軟件,搜尋一下「賜福」這一個詞,發現果然都是說到「神賜福」、「耶和華賜福」 、「主賜福」。而「祝福」,則只用在某人為另一個人祝福。

因此,我們常常說「願神祝福你」或「願主祝福你」等的話,似乎要改口說「願神賜福給你」和「願主賜福給你」了。

在網上找到兩篇文章,對此解釋得更詳盡,可點擊這裏,和這裏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江守道講)

講者:江守道
譯者:邱克倫、吳錦明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到底為甚麼我們要聚會呢?這件事情,我們已經交通了一段日子。教會真正的意義乃是「蒙召出來 聚集在一起的人」。我們都領受了並一同分享主耶穌的生命, 神從萬國中把我們呼召出來,使我們成為一民歸於祂,這就是我們的所是。正因為這個,我們就不能 不聚在一起。
  在教會初期,福音被傳揚,當人得救以後,他們就自然地聚在一起,如同一民、一個教會、一個身體地敬拜主、事奉 主。當時沒有甚麼難處,今天我們卻有許多的難處,因為我們發現在蒙恩得救的人中間,雖然在同一個地區居住,卻沒有聚集在一起。有些人會到公會內聚集,有些 會在獨立團體的形式下聚集。我們發現 神的子民是分散的,沒有聚集在一起。儘管他們有聚會,卻不是如同一民、如同一個教會、如同一個身體地聚會。我們必須 要與弟兄姊妹一同聚集,但我們該去哪裏呢?要跟誰聚在一起呢?我們憑著甚麼而聚集呢?是根據甚麼呢?我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回答的關鍵問 題。假若我們不能明確地回應這個問題,那麼,我們的聚集便應解散,我們根本不應在這裏。
  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很自然地把我們帶回到 神歷世以來的旨意。 神的旨意並不是偶然定下來的,這個乃是 神從永 世以來所定的旨意。我們為甚麼要如此聚集呢?只有一個原因:我們聚集在一起是要滿足 神關乎祂兒子所定的旨意。我們不是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聚集。不錯,我 們有許多的需要,並且我們這樣的聚集也實在能滿足許多的需要。為著這個,我們感謝 神!但這只不過是聚集所帶來的「副產品」而已。我們聚集並非要滿足我們 的需要,我們聚集乃是要滿足 神自己的需要。我們的 神有一個需要,祂的需要是關乎祂兒子的。在祂兒子身上,祂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旨意。 神對這個旨意是一 點不含糊的。
  那麼, 神向祂的愛子,就是祂眼中的瞳人所定的旨意是甚麼呢?以弗所書一章十節說:「使……萬物都在基督裏歸一 於一個元首之下。」(達秘譯本)歌羅西書一章十八節說:「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神是在基督裏、藉著基督、為著基督而創造萬有,好讓基督能在凡事上 居首位,並且使萬物都歸一於基督這元首之下。為著要成就這個旨意, 神就要先在祂的子民身上作成這件事,而教會就是祂的子民。 神使基督為教會作萬有之 首,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見弗一:22-23)。
  在這裏你能發現我們聚集在一起確實的原因。我們聚在一起是要叫基督成為我們的一切,使祂在教會中作一切事物之 首,就是在我們個人及團體的生活中居首位。這個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

聚在祂的名下
  在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節有關乎教會最簡單的說明:「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聚集在我的名下,那裏就有我在他 們中間。」(直譯)兩三個人聚在一處,這是眾數的意思。聚在誰的名下呢?他們是聚集在主耶穌的名下,就是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在這名下萬膝都要跪拜,萬口 都要承認祂為主。
  叫人遺憾的是今天 神的子民並沒有聚在這奇妙無比的名下,反而有許多 神的百姓聚在一些 神所重用的人之名下。 我們確實敬重這些 神所大用的僕人。無疑,為著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我們感謝 神,但我們是否要聚在路德的名下呢?我們敬重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 1703-1791), 神大大的使用他,我們也從他領受了美好的屬靈遺產,但我們要聚在衛斯理的名下嗎?我們都覺得門諾西門斯(Menno Simons, 1496-1561)這個人不錯,但我們是否要聚在門諾的名下——門諾會(Mennonites)呢?
  有些人聚集在一種形式或一個組織的名下。不錯,我們都相信教會有長老的職分,難道我們就要在長老會 (Presbyterians)的名下聚集嗎?我們也相信聚會中有會眾,但我們因此而就要聚在公理會(Congregationalists)的名下麼?
  有些人是聚在一種真理或一種教義的名下。是的,我們都信奉這些真理,我們並非信奉異端。有些人是為一種異端而聚 集的,但也有一些人是為著一個真理而聚集。不錯,我們實在相信信徒應該受浸,但我們是否要聚在浸信會(Baptists)的名下呢?我們也相信聖潔這真 理,然而我們便要在聖潔會(Holiness)的名下聚會嗎?
  有些人是為著一種基督徒的經歷而聚集。無疑,我們都相信這些基督徒的經歷。我們相信五旬節,但我們便要在五旬節 會(Pentecostals)的名下聚集嗎?我們也相信聖靈的恩賜,難道我們就要聚在靈恩會(Charismatics)的名下嗎?
  今天的問題乃是 神的百姓聚在不同的名下,因這緣故,他們是分開的。 神的話語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聚在祂的名 下。在天下人間只有一個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的,並且我們必須單單在這個名下聚集。如今,若 神的子民能一同聚在這個名下,並且單單在這名下,他們便能成為 一,聯合在一起,不再分散,也不再有混亂。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因為除了我們主耶穌那無可比擬的名以外,我們不會與其他的名認同。我們相信祂的名已經夠我們 享用了,祂的名就是我們所需的一切。除了我們主耶穌的名以外,我們不想有別的名在我們身上。這樣,我們與我們的弟兄姊妹並非分開的,就成為一了,也不至引 起混亂。
  然而,甚麼是聚在祂的名下呢?祂的名並非僅僅一個名號。我們可以稱呼自己為基督的教會(the Church of Christ)。或者,我們自稱為 神的召會(the Assembly of God),但這是否就表明我們是在祂的名下呢?若如此,那不過就只是在一個名號之下。然而,主的名並不僅僅是一個名號,祂的名表明祂的同在,因為聖經說, 那裏有兩三個人在祂的名下聚集,那裏就有祂在他們中間。祂的名在那裏被尊崇,那裏就有祂的同在。當我們聚在祂的名下,意思就是我們都服在祂的權柄底下。我 們讓祂作元首,在教會中作一切事的元首。換句話說,我們持定基督作我們的元首,就因為我們持定元首,整個身體便得服事並聯合在一起。這就是「在祂名下」的 意義。
  我們可能會呼叫祂的名字,使用祂的名字,卻仍然走自己的道路。你們記得在馬太福音裏曾這樣說:「當那日必有許多 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趕鬼麼?我們不是奉你的名作這事作那事麼?」而主卻回答他們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參太 七:22-23〕這是甚麼緣故呢?因為他們沒有遵行 神的旨意。

神關乎祂兒子的旨意
  我們是否聚集在我們主耶穌那無匹的名下?這是不是僅僅一個名號、一種形式、一種用語而已?抑或這是一個實際呢? 我們有沒有把自己服在祂的權柄下,讓祂在教會中作元首呢?我們有沒有把一切的事都放在祂權柄底下?不是某一些事,乃是凡事。並不是主決定某一些事情,而大 部份卻由議會決定,乃是每一件事都要在祂的權柄底下。這個成為實際了嗎?若基督不是教會的元首,祂怎能叫萬有都歸一於祂,以祂作元首呢?若基督不是在教會 中凡事居首位,祂怎能在宇宙中居首位呢?如果那些已經信靠祂、相信祂的人也不尊重祂和祂的權柄,還有誰會這樣作?
  我們如此聚集惟一的依據就是我們都把自己完全地、絕對地服在主耶穌的名下,讓祂為元首,使祂的權柄得彰顯,祂的 旨意得以完成,叫祂被尊崇、被敬重。我們的聚集不是為著我們的需要,我們一同聚集乃是要滿足 神的需要。我們的聚集並非為達成我們的目的,即便是一些屬靈 的目的,我們乃是要達成 神在祂兒子身上的旨意。我們聚集不是為了能彼此相見,而是為要得見主耶穌。我們來聚集不是要尋求甚麼東西,乃是尋求主耶穌。祂是 我們的基石、又是房角石、也是房頂石〔參亞四:7〕。祂就是我們所站的根基,所依靠而得以彼此相連的那一位。祂也是那位凌駕一切之上的。我們如此聚集的原 因就是基督,亦惟獨是基督。

啟示、定意、變化
  要持定元首,使祂在凡事上居首位,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啟示」。我們需要 神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基督如同  神所看的一樣。我們如果沒有 神的眼光,就永不能照基督所該得的去尊崇祂。惟一能使我們持定元首的,乃是看見祂是元首,就是 神旨意所定的。這個需要啟 示。
  得著啟示以後,需要有第二件事,就是:「定意」。當你看見啟示以後,你不會把它置諸不理。你若真的得著啟示,就 必定會有定意。換句話說,你在心裏定了志向,要以祂為元首。
  第三件事是:「變化」,因為定意以後,你的生活要發生變化。你發現你若要使祂為元首,你就不能仍舊在肉體中活, 肉體必須被除去。你的生活要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應當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這是使我們能真實的持定元首惟一的道路。藉這道路, 神關乎祂兒子的 旨意便能成就了。

神關乎祂百姓的旨意
  我們如此聚集的第二個原因,乃是要回應 神關乎祂百姓(教會)的旨意,不單滿足 神關乎祂兒子的旨意,也是為著  神關乎祂百姓的旨意。
  神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旨意,這不單關乎祂兒子,也關乎那些相信祂兒子的人。 神對祂兒子有一個非常清晰和確定的心 意,祂知道祂要為祂兒子作甚麼。然而,對於祂的百姓,祂也有一個清晰而確定的心意, 神知道祂想要祂的百姓因著祂的兒子而達至甚麼地步。
  在羅馬書第八章裏這樣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請等一等,我還未引用全句:「……就是按祂 旨意被召的人。」我們都是按著定旨被召的。那旨意是甚麼?我們的呼召是甚麼?我們的呼召乃是成為基督的身體。 神的旨意是要我們成為一個身體,歸於一個元 首,就是基督。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一個都是個別地得救的,換句話說,我不能替你得救,你也不能替我得救。就好像我不能代替你受 浸,你也不能代替我受浸。在初期的哥林多教會裏,他們有一種不合乎真理的做法,就是他們為死人施浸。如果有人死了,卻還沒有受浸,那仍在世的就代替那死了 的人受浸,因為他們相信如果有人未曾受浸,便要下地獄。受浸重生(baptismal regeneration)是一個很古老的錯誤。沒有人能代替你受浸,沒有人可替你相信,也沒有人可替你得救。你一定要自己得救,也就是說, 神個別地拯 救每一個人。 神若救了你家中一個人, 神確實有一個應許說祂要救你全家,就是說如果你抓緊祂的應許,活出好的見證,你的全家就會得救。儘管如此,家裏每 一個成員都必須親自到主的跟前去。
  我們乃是個別地得救,卻是整體地被呼召。個別的認識 神的救恩,是認識 神的恩典。整體地認識 神的呼召,乃是 認識 神的旨意。得救的人有很多,但認識 神旨意的卻很少。許多人認識 神的恩典,我們為此感謝 神;但如果你只認識 神的恩典而不認識 神的旨意, 神 能從你身上有多少得著?你從 神那裏領受這麼多,毫無疑問,你是很上算的,但 神有得益嗎?這只會叫你成為一個自私、自我中心的基督徒。每一件事都是為著 你而作的,甚至 神也是為著你的。若 神稍微遲延答覆你的禱告,你就埋怨。這並不是 神所要的那種基督徒。感謝 神,我們認識 神的恩典,但我們更需要認 識 神的旨意。只有當你看見 神的旨意,你才會從自我中心得釋放,成為以基督為中心的人。

基督的身體
  神的旨意乃是我們被呼召成為基督的身體。為甚麼是一個身體呢?因為我們的基督是這樣豐富,需要整個身體去盛裝祂 那測不透的豐富。為甚麼是整個身體呢?因為基督是這樣的榮耀,需要整個身體去彰顯。我們蒙召不是要成為屬人的組織或機構,乃是蒙召成為一個活潑的有機體。 我們並不是加入一個組織作會員,在基督的身體裏,沒有入會作會員這回事,就是說你不是加入作會員,你也不能加入。即使你想加入,也無法加入,你必須生在其 中。基督身體裏的成員就是祂所有的肢體。當你在基督的身體裏,你就成為其中一員,所有從上頭生的都是生在這一個身體裏。
  話說十九世紀的時候,在愛爾蘭的都柏林(Dublin)有一個十分愛主的牙醫,他叫克倫寧醫生(Dr. Cronin)。他不單愛主,也實在愛 神的子民。所以,當他起初到達都柏林的時候,他開始探訪在主裏的弟兄們。有一個主日,他到了一個教堂,便跟弟兄姊 妹一同聚會。這樣聚會了一段短的日子,那裏的牧師對他說:「克倫寧醫生,我們很高興你跟我們一同聚會,我們希望你能成為我們的會友。」
  「嗯…」克倫寧醫生回答說:「我實在喜歡跟你們一同聚會,但是我不覺得要成為你們教會的會友。」
  「假若你不是會友,我們就不能接納你了。」
  所以,克倫寧醫生便得另外找地方聚會。他到了別的地方,便開始跟那裏的弟兄姊妹聚會,他跟他們有很好的交通。過 了幾個主日,該聚會的牧師又來跟他說:「克倫寧醫生,我們很歡迎你跟我們一起,但我們希望你成為我們教會的會友。」
  克倫寧醫生回答說:「對不起,我不能加入任何的組織,因我實在想跟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合一。」
  「那麼,我們不歡迎你了。」
  所以,他到過許多地方,最後他再沒有地方可以去了。他想跟所有弟兄姊妹合一,但當他真的這樣想時,卻沒有人能接 納他。每一處地方的人都想他只跟他們合一,卻不容許他跟所有的弟兄姊妹合一。所以,克倫寧醫生無處可去了。感謝 神,最後 神興起了一對夫婦,跟他有同一 的看見,他便在他們的家中開始聚會。這就是後來人所稱的「弟兄運動」(Brethren Movement)之起頭。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現在已經有許許多多的聚集了,為甚麼我們需要有另外一個呢?我們這樣作有甚麼依據?為甚麼我 們不加入一些宗派的教會成為其中的會友?或者為甚麼我們不加入某些獨立的交通團體?為何我們要這樣聚在一起?我們這樣聚集,我們或許會受其他人所排斥。為 甚麼?有一個原因,我們相信 神呼召我們成為一個身體。在歌羅西書第三章說:「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參西三:15〕在以弗所書第二章裏,你會看 見 神把外邦人及猶太人放在一起,藉著十字架使他們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參弗二:16〕。我們相信基督身體的合一,我們相信 神的子民不可以分開,我 們相信我們不應當分門結黨。我們是站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我們希望向 神所有的百姓敞開心懷。凡基督所接納的,我們都願意接納,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弟 兄姊妹。我們認為這個就是我們聚集惟一的立場。我們並不是自命或者妄自地說我們是基督的整個身體,或者說我們就是惟一的教會。我們並不是整個身體,因為基 督的身體包括 神所有的子民,教會也包括所有 神所拯救的人。所以,我們是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聚會。我們不是在某些獨特的真理,或是某種形式的立場 上,或者在甚麼特別的名下,我們乃是在我們主耶穌的名下,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聚會。這裏並沒有會友資格。如果你是屬於主的,你就是基督身體的成員,你 也就無需加入。你已經是其中的成員,因為你在基督的身體裏,這樣豈不是很美好嗎?
  為了滿足成為一個身體這個呼召,我們何等需要用和平彼此聯絡,保守靈裏的合一。我們實在要感謝 神,祂已經賜給 我們聖靈的合一,這是賜給 神所有百姓的--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浸、一信、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 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參弗四:3-6〕。所有真正相信主耶穌的人,都有聖靈的合一在他們裏頭,讓我們竭力保守這個合一。我們只會在這個立場上跟弟 兄姊妹一起聚會。我們不會在基督以外之立場上與弟兄姊妹一起聚會。
  我們要竭力保守聖靈的合一,用和平彼此聯絡,樂意跟所有弟兄姊妹交通,願意容納所有不同之處。為著彼此不同之 處,我們感謝 神,因為如果我們彼此敞開,不封閉自己,不堅持自己,而是願意考慮對方的意見,這些不同或多樣化會給我們帶來豐滿。這樣,我們相信 神絕對 可以在我們中間作工,叫我們能在真道上及對 神兒子的認識上同歸於一,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那麼,我們就不再像小孩子般給搖動或是受 牽引了。我們確信 神會這樣作,正因為這樣的確信,我們便如此聚集。

一同彰顯基督
  我們不單單如同一個身體地聚集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我們更相信 神的心意是:如此聚集的人應當一同彰顯基 督。甚麼是教會?教會就是基督團體的彰顯。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二節裏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 樣。」意思就是說,基督要藉著身體以團體的方式來彰顯祂。這也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我們希望一同彰顯基督。不錯,我們每一個都或多或少有基督的彰顯, 每一個都應該在某些方面彰顯基督。但要完全彰顯基督,就要 神所有的百姓藉著聖靈,使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在愛裏生根立基,能以和眾聖徒一 同明白 神在基督裏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參弗三:16-18〕。

同被建造
  為甚麼我們要聚集?我們聚在一起是要一同彰顯基督,好叫基督得以更完滿地彰顯出來。為著使我們能更多彰顯基督, 我們必須一同被建造。我們是活石,然而四散的活石卻是破敗的景象,活石堆在一起也好不了多少。要成為 神聖潔的居所,活石必須生機地建造在一起。 神不能 住在一塊石頭裏,這一塊石頭可以是一尊石碑,卻仍不是一個殿。即使是一堆石頭,也只能像一座墳墓, 神也不能住在其中。 神只能住在殿裏,所以活石必須被 建造在一起。哦,弟兄姊妹,我看見的是一堆又一堆的石頭,我所看見的是死的教會,不是活的教會。
  我記得多少年前,當我在英國,曾到過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當我走遍這個大教堂,我覺得這是一個死人的教會,不是 活人的教會。為甚麼有這個感覺?因為你走每一步,你都是踏在一個死人上面。他們把死人埋葬在地板下,埋葬在房間,甚至在牆壁裏,你都看見刻有名字。那是死 人的教會,不是活人的教會;是一堆石頭,不是一所殿宇。
  為甚麼 神要把我們聚在一起?是要叫我們堆積起來,卻仍舊依然故我嗎?大家都知道,我們可以堆積在一起,卻仍舊 依然故我。假若在我頂部有一個稜角,然後我堆在你上面,那稜角將永遠無法削去。情形就是這樣。你看見許許多多 神子民的聚集,但這些稜角卻永遠原封不動。 因為當你感到不舒服時,你就離開那個位置,那麼就不會再被碰到。我們並不要如此,讓我們同被建造來彰顯基督。

委身、危機、十字架
  我們要同被建造,就需要三件事:委身、危機、十字架。假若你真的要一同被建造,你需要「委身」,我想這是很明顯 的。儘管沒有人想這樣作,但你知道這是必須的。你一定要委身,不但委身於主,也要向你的弟兄姊妹委身。那些聰明的人總是不願委身的,他們從來不會靠得太近 的。假若你靠得太近,你會被火燒傷,但我們要為著這個火而感謝 神。你有沒有委身?假若你真的委身,「危機」會臨到你身上來,你便不會再有安寧的日子。如 果你想要有安舒的時間,到戲院去罷!(但我並不是鼓勵你去戲院。)假若你在一個真正的教會中,請你記得,危機要臨到你的生命中,很快你就看見有危機臨到你 身上。你開始覺得:「這個弟兄,唉!很難應付;那個姊妹,噢!沒她辦法。」當危機臨到你生命中的時候,你便會有第三件事:「十字架」。你是否願意捨己,背 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這是我們真實地同被建造惟一的道路。
  在 神的子民中間,為甚麼沒有太多的建造?你可以看見許多的聚集,但是卻很少建造。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委身,因為 我們總是要躲開任何的危機,因為我們逃避十字架。啊,你就明白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是要團體地彰顯基督。我們巴望祂能在我們中間居住,也可以在其中得到滿足 和安息。我們想要同被建造,但要同被建造就得要有這三件事。你都有這三件事嗎?

同顯功用
  為著要彰顯基督,我們就不單必須同被建造,更要一同發揮功用。在彼得前書二章四至五節說,當我們來到基督面前, 我們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當你去到一間房屋,那房屋就代表屋主,它顯出主人的品味。我們不單是一所靈宮去彰顯基督,我們也是裏頭的祭 司。所以,我們聚集在一起,是要讓我們可以發揮功用。身體上每一個肢體、每一部份都有 神所賜恰到好處的恩賜和恩典,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每一部份都發揮其功 用。我們聚在一起不是為著聽某些人講道,不是要受少數人的服事。作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我們聚集在一起,乃是為要全體都發揮功用。這個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 原因。
你不要把自己看作外人。以弗所書第二章說,我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我們乃是 神家裏的人,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使我 們能成為 神聖潔的居所〔參弗二:19-22〕。這個就是我們的所是,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都應當發揮功用。並非只有少數人在盡功用,乃是每一個肢體都按著  神所量的恩賜和恩典去發揮功用,並且每一個肢體都互相協調,而不是獨自行動的。祭司服事時的景象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因為當祭司服事的時候,不是僅僅一個 或是兩個在作,乃是成千上萬的祭司一同在殿裏事奉。他們是輪流按著班次事奉,他們在大祭司底下如同一人地服事,沒有一點混亂,沒有不按次序的。在大祭司的 指揮底下,一切都是規規矩矩的。主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今天在地上,聖靈代表了大祭司,而我們都是祭司。我們需要在聖靈的指揮下,如同一班祭司那樣在 神 的家中服事。啊!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象!這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

神的器具
  我們為何被招聚成為基督的身體呢?我們被招聚在一起是要事奉 神。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器皿,我們更是 神手中的器 具。作為器皿,我們要被基督的豐滿所充盈;作為器具,我們要給 神使用,來帶進祂的國度,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並且催促那位大君王的回來。
  在以弗所書第三章裏說,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 神百般的智慧。在以弗所書第六章,我們知道 我們要站住,並且要站立得穩,為著 神旨意的成全而站立。這就是我們在這裏如此聚集的原因。我們在這裏聚集,是要與 神同工。我們在這裏是要一同敬拜  神,一同事奉主,我們在這裏也是為要一同服事 神的百姓,我們在這裏甚至是為著服事世人。我們在這裏不是要享受悠閑的日子。難道你期望安坐花轎上天堂嗎? 抑或你想一路爭戰,直至到達天家?你身上有沒有傷痕呢?你是不是生活安逸,身上毫無損傷呢?
  啊,弟兄姊妹,我們為何如此聚集?這些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了。如果我們這樣的聚集討主喜悅,就讓我們繼續下 去。如果我們使祂失望,願 神赦免我們,我們就會被挪開。 神為了祂的見證,會興起另外一班人。因為歷世歷代以來,儘管 神在地上的教會失敗了,但 神卻 從未失去祂在地上的見證。總有一些人對祂是忠心的。哦!巴不得我們靠著 神可以被列在這些人中間。

  主阿,憐憫我們!奉你可愛的名,阿們。

編者按:
此乃江守道弟兄於七十年代在美國所釋放的信息,題目為Why Do We So Gather?,由美國Christian Tape Ministry於1995年4月出版,文中方形括號〔〕內是譯者的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