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禱告親近主(魏建章講)

  最好我們不要太注重工作這方面,禱告最主要不是為了開展工作。當然,我們需要為神的工作禱告,我們時常聽到:「我們禱告到甚麼地方,主就工作到甚麼地步,如果我們不禱告,主就不做甚麼事情」,所以禱告和工作有很密切的關係。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禱告的另外一面,就是叫我們親近主,叫我們與主有活的接觸,這比單為著工作去禱告更加重要。

  所以很多人常常為著工作去禱告,甚至有些人禁食禱告,有些人花很長時間禱告,但當我碰到這些人,他這個人的本身卻沒有甚麼改變,主並不太喜歡這樣。主喜歡我們這個人有改變,這比工作的開展更重要。有些人做很偉大的工作,但這個人仍屬肉體,所以這個人在主面前沒有太大的用處。我們看見禱告最重要和最寶貴的是與主親近,與主有活的接觸。

  而時間的多少便要看環境容許我們多少時間,不一定時間多就能得到主的稱許。比方說,有些時候弟兄姊妹工作太忙,不能花太多時間禱告,不一定主就不稱許。主不是看外面表現,乃是看我們的內心。所以當主耶穌坐在那裏看人奉獻的時候,有好些財主來;他們奉獻很多錢財,然後有個窮寡婦,把兩個小錢投入庫裏。那些奉獻很多錢的人,祂沒有看見,但窮寡婦的兩個小錢,主卻看見。主不單看見,還在那裏稱許,主說:「她奉獻比其他人更多,因為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擺上去。」她的心這樣愛主,連生活也不顧而為主擺上去。 所以主不是看她在外面做了多少,乃是看她的內心。禱告也是一樣,不是看我們禱告多少時間,乃是看我們對主的心有多少。

  我們實在是愛主、渴慕主,我們實在願意與祂接觸,與祂有交通。因為我們太愛祂,就算是很短的時間,可能是半個小時或十五分鐘,就在短短的時間,主就看見了。這是主所寶貝的,可能比有些人禱告三小時、四小時更有價值。因為在我們忙到一點時間也沒有的時候,仍抽時間出來禱告,親近主一下。這是說明一件事情,我們的心是在主的身上。但有些人天天都空閒,應該可以禱告多一點,不需付太大代價;但如果你們很忙,再抽一點時間出來,是需要付代價,這是主所寶貝的,但不要忙到一個地步向主請假,說:「主啊!太忙了,我不禱告。」這樣,主就不喜歡。如果你請假,主是從來不批准的。所以,無論怎樣忙,都要抽些時間出來親近主,禱告親近祂。

  總要與主有非常親密的關係,保守我們常在主的愛裏面。這樣,主不單在凡事上教導我們(因為主是我們的智慧),並且我們裏面得著飽足。所以我們禱告的重點應該擺在與神接觸、親近的事上,如果我們有多點時間,也應為著事奉禱告,為著工作禱告,或者為著其他事情禱告。最主要的是我們到主面前去親近祂,這是一件非常基本的事。

註: 魏建章弟兄於1993417日在香港就著弟兄姊妹所提的問題作扼要的回答,這是其中一點,未經魏弟兄過目,文中標題為編者所加。魏弟兄現居於美國曉士頓。(編者2013年4月16日補註:魏弟兄已於2013年4月3日安息主懷。)

相關的文章:
作主的見證(魏建章講)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2010年美國東北基督徒特會(Northerast Christian Conference)

  2010年美國東北基督徒特別聚會已於10月8日至11日,在美國新澤西州Harvey Cedars Bible Conference這營地舉行。這次的主題是「屬靈的產業」(Spiritual Inheritance),講員為江守道弟兄、康登弟兄(Dana Congdon)、郝爾弟兄(Ernie Hile)。正如往年一樣,這次除了每位講員負責傳講兩堂信息以外,也有問題解答的環節。

  這特會的細節可參考這網頁:www.northeastchristianconference.org

  今年的信息錄音檔案可在以下網頁下載: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探望事奉提要(丁榮施)

引言:
關於探望事奉的內容和要求,在我們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出人意料的,很少用「探望」這個名詞。
「探望」這個詞,在舊約聖經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列王紀上二十章十七節:「跟從省長的少年人先出城;便哈達差遣人去探望,他們回報說:『有人從撒瑪利亞出來了。』」而在這「探望」下有  ,而呂振中的翻譯本是「在偵察著」。另一處是在耶利米書四章十六節:「你們當傳給列國,報告攻擊耶路撒冷的事說,有探望的人從遠方來到,向猶大的城邑大聲吶喊」。呂氏譯本將「探望的人從遠方來到」譯成「有圍困者從遠地來到」。在新約和合本聖經中,則無「探望」這個詞。而舊約聖經中所引用的兩處經文提到探望這個詞,也不符合我們探望組所說的探望。
中文和合本聖經有「看望」這個詞,跟我們所說的「探望」意思很接近,但也只有兩次從經文中出現。一次是在使徒行傳七章二十三節:「他(摩西)將到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另一次在使徒行傳十五章三十六節:「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呂氏譯本也譯為「看望」。
和合本聖經中還有一個詞與探望組的「探望」意義相近者是「看顧」,新約聖經中用的也不多,如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六節:「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又如雅各書一章二十七節:「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另外「探望」也有「照管」的意思,彼得前書五章二節:「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
探望是在基督身體內的一項服事。似乎是服事人,其實乃是服事主,因為主耶穌說:「你們將這些作在屬我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參太廿五40
儘管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沒有「探望」這個詞,但它有看望、眷顧、照管和幫助等的概念。羅馬人書十六章使徒保羅憑著神賜給他的恩,對我們中間每一個人說話。他比較全面地教訓我們各人在基督的身體裏,即在教會中,怎樣照著我們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其中就包括探望的服事。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主的聖殿,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所以基督是教會的元首,聖靈是教會的權柄和生命。探望服事是因基督的愛,藉著聖靈在身體中彼此顧念,及互相交往的一種服事。在探望服事中,應將基督的恩惠和教導、神的安慰和慈悲憐憫、聖靈的感動和膏抹交通給弟兄姊妹。除了在屬世生活上的物質供應外,最重要的是要成為主生命活水的供應者,就像使徒保羅那樣,以神給他在患難中所受的安慰,來安慰遭遇同樣患難的人(參林後一4)。在凡事上不是轄管信徒的信心,乃是幫助他們的快樂,堅固他們的信心(參林後一24),使徒彼得也提醒同作長老者,不是要轄制所託付照管的,乃是要作群羊的榜樣(參彼前五3)。
在神家裏的各樣服事,必須有適當的安排和彼此的配搭,凡事都按照規矩行,但是教會和世界上的一般組織和團體不同,世上的組織或團體只要制定章程和規條,以及目的和要求,組織起來按照規定一致行動,完成既定目標即可。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的一切活動必須都在元首基督的統治下,藉著聖靈的光照帶領,進行一切的事奉,探望工作也必須遵循這個原則。
一、探望的目的:
1.瞭解教會中各肢體在屬靈和生活中的情況。「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羊群」(箴廿七23)。
2.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參彼前五2)。
3.使信徒得益處(參林後一15)、得幫助、得安慰(參林後一6)、得喜樂、得建立(參羅十二)。
4.使信徒感覺有基督肢體的愛,將感謝和榮耀歸於神(參林後九13-15)。
5. 使不信者能看出基督身體各肢體間的彼此相愛的見證,像光照在人前,便將榮耀歸於神(參太五15,16)。
二、探望的對象:
1.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這是神特別關心看顧的。
2.初次來的福音朋友、從外地初到的主內肢體和較久未見的肢體。
3.身體和靈性軟弱、年老體殘、身患疾病的肢體或鄰舍。
4.有特殊屬靈上的難處者,如受撒但的攻擊、異端邪說的困擾、或被鬼附等情況。
5.遭遇意外,以及有家庭、學業、婚姻、職業、生活上有各種難處者。
三、對探望者的要求:
1.必須自己清楚是重生得救者,被基督的愛所激勵,受聖靈的感動,心中有負擔,甘心樂意遵行神的旨意,探望有需要的主內肢體和我們的鄰舍。
2.探望者應有信心,有德行,有一定的知識,有節制,也有一定屬靈的經歷(參彼後一5-8),因為我們探望不是單要幫助他們屬世物質生活上的需要,而且更有屬靈上的需要。
3.由於探望服事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需要用言語來表達,所以探望者的舌頭,必須受聖靈的約束。「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提前四7);「不一口兩舌,不說讒言」(參提前三8,11);「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參提前六20)。
4.謹記使徒保羅在羅馬人書十二章上勸導的話:「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愛人不可虛假,聖徒缺乏要幫補,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5.探望者應力求在言語、行為、信心、愛心、清潔上都作聖徒的榜樣,每次探望都是為了造就人而不絆倒人;是做一個使人和睦者,而不是做在弟兄中間散佈紛爭的人;是生命的供應者,而不是隨從肉體散佈死亡的人;是作基督和平的使者。所以探望者要學習主耶穌的柔和謙卑,與主同負一軛,流露基督愛的生命和活水,所到之處散發基督馨香之氣。
6. 探望者切不可以教法師或以施捨者的姿態出現在被探望者之間,「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我們必須學習主耶穌,作一個基督耶穌卑微的奴僕來服事人(參約十三12-17),我們要學習服事小子中最小的一位,好像服事主(參太十一29),「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三27
7. 探望者要學習不住的禱告,探望之前應有禱告。最好是兩三個人一同出去探望,最好有比較老練的弟兄或姊妹帶同比較年輕的弟兄姊妹同行。要注意探望的對象,探望的時間和地點,要有智慧,不可給撒但留地步。值此末後主快來的時候,撒但的詭計和所設的陷阱和網羅,人心的詭詐和環境的複雜,若不靠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和聖靈的大能,我們不住儆醒的禱告,就會使我們在探望服事的工作上失敗。所以作為探望者,必須有一定的屬靈裝備和學習,在我們出去幫助別人之前,我們自己先得到從神而來的幫助和造就。
四、關於探望服事幾件應該注意的事:
1.探望服事是整個教會服事中的一個組成部份,它和整個身體的服事是互相關聯,彼此協調,不能無視整個教會服事的動向和需要而單獨行動。
2.各個部門的服事需要分工,也要合作,心靈要有與整個教會肢體息息相關的感覺,我們服從前面弟兄的分配來做工作,不可過於聖靈在我們裏面的感動和帶領。如有不同看法時,需要一同禱告來尋求神的旨意,讓基督的愛作我們各樣服事的聯絡,如經上所記:「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見加五13)、「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三12-14)。
3.探望者若心裏柔和謙卑,就應在言語上有鹽調和,不致傷人。但探望者言語既要有愛心,也要有智慧,就如經上所記:「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廿五11),探望者要學會「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一19),沒有聽完別人所講的,就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常是缺乏智慧和聖靈的管制,「你見言語急躁的人麼?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廿九20)。要憑愛心說誠實話,「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箴廿七5)。客情相安,認真翻臉,都是缺少恩典和愛心的表現,憑愛心說誠實話的愛心要從神而來的愛,不是人的感情。「你們若常在我(主耶穌基督)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約十五7),學習常住在主裏面,聖靈就可以在我們裏面指導我們該說的話。
4.探望者要謹防撒但的圈套和陷阱,如年輕的弟兄單獨去探望年輕的異性,尤其是在夜間是不相宜的。如有不相識的人邀請你去陌生的地方去探望,也要特別謹慎留意,不要單獨一人貿然前去,除非裏面有主清楚的帶領。「自己以為站立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5.選擇探望的配搭,應當考慮和探望的對象的情況相適應。如探望病人,若能有懂得醫學和護理的肢體同去會好一些;去探望遭受自然災害者,需年輕力壯、懂得修理設備者同去;探望單身女性者,宜有姊妹相陪;同樣,探望男性者,要有弟兄相陪。總之,求主在各樣情況下賜下智慧和恩典。
6.作探望者一定要謙虛並有愛心,能體諒被探望者的心情,在尚未清楚明白事實真相之前,最好不要促作斷語。就像約伯遭難之後,他的三位朋友前去安慰探望約伯一樣,一口咬定若不是約伯犯罪,或有隱藏的罪未受對付,約伯決不會遭此大災。約伯朋友不但未能減輕其痛苦,而且是雪上加霜。或者像約翰福音九章門徒對那個生來就是瞎子的人,認為若不是他本人犯罪,就是他的父母犯罪,以致成了生來的瞎子。有時候在人極其痛苦的時候,連缺乏愛心的問候也覺得是多餘的,最好是一同在主前禱告,並作一些具體的服事。
7.不要以為去探望弟兄姊妹,一定是我們去幫助他們,事實上肢體在屬靈上的交通,總是彼此供應的。許多弟兄姊妹在探望患絕症的弟兄姊妹,或受家庭成員十分不合理的虐待者,或探望年老體弱而靈性非常剛強者,從他(她)們在主內的敬虔、忍耐、平安、喜樂,不但不是我們安慰了他們,反而是他們供應了我們。故此,我們作探望不僅要有愛心和智慧,更要有謙卑柔和的心。在每次探望後,雙方都得到造就和益處,將榮耀歸於神。
五、探望工作的具體實施:
1.探望服事負擔的由來,在正常與主有交通的信徒心中,必定會有因主大愛的激勵,他們愛神也愛神的兒女(參約壹五1-2),主的教訓是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我們能夠從肢體彼此相交或在禱告聚會中聽到其他肢體所發生或遭遇的事,由於彼此關顧,很自然會產生探望的負擔。
         探望服事是愛的服事,而愛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所以探望服事總是受主愛的激勵,為要遵行神的旨意,行主所喜悅的事,藉著探望服事,可以體現我們中間的彼此相愛、互相建立。
2.神將探望的負擔放在我們的心中,總是按照神賜給我們信心的大小,照著我們的時間、體力、財力和能夠承擔的力量來託付給我們。「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八12)在愛的付出中,一定會從神那裏得到從主那裏而來的喜樂與平安,以及「施比受更為有福」將成為我們的經歷。
開始我們一有這個負擔,最好尋求附近有同樣負擔的弟兄姊妹一同禱告後,一同出去探望,並不需要一定要有負責弟兄安排之後才多做這件事。因為我們首先要學習順從裏面恩膏的教訓,也可積累作探望服事的經驗。
3.當全教會提出各方面需要探望服事的事項時,有的服事不是少數弟兄姊妹可以負擔得了的,需要聯合更多的弟兄姊妹參與,我們可以在主面前禱告,我是否參與探望組的服事,學習和更多的弟兄姊妹配搭在一起作探望的工作。
4.和所有別的服事組別一樣,永遠不要讓所服事的事務來累住我們的心,以致失去或忽略了每日與主親近,因而得不主的話語和恩典。我們的事奉必須遵行神的旨意,而「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若是我們在服事中失去喜樂,中斷了與主不斷的禱告,沒有凡事謝恩而產生怨言、起爭論,我們就要安靜下來,在神面前察看在甚麼地方離開了神的旨意。
5. 探望服事和其他各組的服事一樣,一切以基督為元首,接受聖靈的帶領,一切需要有主的恩典,使我們的服事能蒙神的悅納,如經上所記「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證明我們事奉的出發點是信、望、愛。這是可以長存的,也證明我們是蒙神所揀選的。「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6. 就如同其組的服事一樣,無論怎樣強調禱告的重要性,都不會太過。無論在出發探望前和探望之後,都需要有同心合意的禱告。在探望前的禱告,求聖靈清楚的引導,賜恩典和能力以及帶領,使一切遇到的人和環境的安排都在主的保守之下。探望之後的禱告,求主藉著祂的話來鑒察、光照、校正在探望服事上所發生的一切情形,需要從中學習功課,並為下次探望服事作出安排和繼續代禱。
7.探望組的服事應在適當的時候,與其他各組的服事在主前有彼此交通、互相協調的機會,使整個教會的服事能在聖靈主權的帶領下,互相建立,蒙主悅納。除了親自去探望外,還可用電話、通信等方式進行。
謹抄錄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 – 1189-1226 A.D.)的禱告:
主啊!使我作你和平器皿,
在仇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寬恕,
在懷疑之處播下信任,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
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
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
少求被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因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
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
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

《聖徒詩歌》381
讓我愛而不受感戴,讓我事而不受賞賜,
讓我盡力而不被人記,讓我受苦而不被人睹。
只知傾酒不知飲酒,只知擘餅,不想留餅,
倒出生命來使人得幸福,捨棄安寧而使人得舒服!
不受體恤,不受眷顧,不受推崇,不受安撫!
寧可淒涼,寧可孤苦,寧可無告,寧可被負!
願意以血淚作為冠冕的代價,
願意受虧損來度旅客的生涯!
因為當你活在這裏時,你也是如此過日子!
欣然忍受一切的損失,好使近你的人得安適!
我今不知前途有多遠,這條道路一去就不再還原,
所以讓我學習你那樣的完全,
時常被人辜負,心不生怨,
求你在這慘淡時期之內擦乾我一切暗中的眼淚!
學習知道你是我的安慰!並求別人喜悅以度此歲。

編者註:第十一屆基督徒事奉特會於20022月在台北舉行,特會期間的下午有分組的事奉專項交通,丁榮施弟兄負責帶領「探望事奉」,這篇文章是他當時派發給那一組的弟兄姊妹。丁榮施弟兄現居於澳洲悉尼。(編者補註:丁弟兄已於2011年4月30日安息主懷。)
相關文章:

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作主的見證(魏建章講)

聚會乃是為主作見證
無論是一個新開始的聚會,或是已經聚會了很久的,都應該注意一件事情,就是「主的見證」。因為主將我們留在地上,就是為祂作見證,無論在個人或聚會裏面,都應該以此為目的。在使徒行傳第一章裏,主吩咐門徒說:「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在提摩太後書中,也講到主將這見證託付我們,所以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我們一同聚會乃是為主作見證。我們不是為聚會而聚會,也不是為工作而聚會,更不是為一般「做禮拜」而聚會,我們乃是為著主的見證。如果不是為著主的見證,便沒有意義,也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弟兄姊妹應該有一個很重的感覺,我們乃是要為主作見證。

主為父神作見證的榜樣
那麼,甚麼是主的見證?那就是將主耶穌基督表現出來、彰顯出來,就好像主耶穌在地上將父表現出來一樣。主在地上不是為了推展工作,如果只為著工作,主的工作就不太成功。主在地上乃為著創造萬有的神作見證,所以祂在話語、見證、行動上,都在見證父神是怎樣的一位。雖然在主耶穌還未到地上的時候,已有人認識神,但人對神的認識不清楚,也不具體、不完全。當主耶穌來到地上的時候,才將父活活的、完全的表現出來,給人看見父神是怎樣的一位。所以,當門徒腓力求主耶穌將父顯現給他們看時,主就說:「人看見我,就是看見父。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主與父乃是合而為一,不單合而為一,也是將父顯現出來的。所以,祂說:「我對你們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主耶穌就是這樣,父在裏面怎樣,祂在外面就是怎樣作。我們的主耶穌無論說話、作事,都是將父表明出來。所以希伯來書第一章說,子是父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真實的表現。主耶穌將父表明出來,不單叫人知道父神是怎樣的一位,並且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今日我們蒙恩得救之後,主就把這託付交給我們,叫我們把主耶穌表現出來。

教會在地上的天職:見證主
雖然主耶穌曾經成為肉身來到地上,很多人也知道這是歷史上的一個事實。但是祂已經從死裏復活,並升到高天了,現在人都看不見祂。所以今天祂就把我們留在地上,就是要我們把祂表現出來。不單要從我們身上看見主耶穌的謙卑和溫柔,現今祂已經從死裏復活,勝過死亡和一切的難處,祂升到天上,遠超過萬有,並且得著一切榮耀。所以,我們今天留在地上,更是為那死而復活、升到高天的主耶穌作見證。我們不單要在話語中將祂表明出來,讓人知道祂是怎樣的一位,也要藉著我們的生活、行為、聚會,將祂表明出來。再者,我們一個人見證主,只能見證一點點,不能見證得完全,因為主太大、太豐富了!所以要我們那麼多的弟兄姊妹將主表明出來,這樣才可以把主表現得更完全。當然不單藉著某處的聚會,也藉著千千萬萬的聖徒將主見證出來。這是主叫人留在地上的目的,亦成為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意義,更是我們聚會的意義。如果別人在我們身上見不到耶穌,我們就白活了!若在聚會中見不到主耶穌,這個聚會也就浪費,沒有一點價值。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同聚會乃是為主作見證。而我們怎樣才能將主見證出來呢?這個就是剛才弟兄所問的問題。

真實的見證:從裏面活出主的生命
要表現我們的主耶穌,不單是我們外面的行為,好像一些人以為主耶穌外貌是如何,便跟著去裝扮。主耶穌是謙卑的,他們就裝出謙卑;主耶穌是怎樣溫柔,他們就表現出怎樣溫柔;主耶穌是很慈愛的,就鼓勵大家要彼此相愛。許多人總以為這樣就是為主作見證,但其實並不一定。因為這不過是外面的一種行為,是我們造作出來的。這個見證是一個假的見證。若說是假的,還客氣一點,這是一個死的見證,不是活的見證。我們的主所要的,是一個活的見證,是由生命產生出來的,不是只在外面做出來的。外面做出來的不是見證,從生命裏頭活出來的才是見證。也許有一些聚會,有人說要為主耶穌作見證,要聚會活潑一些,我們便將聚會做得很活潑、很親切,大家可以鼓掌、也可以跳舞,聲音也很響亮。這好像是一個見證,但其實不一定。這樣活潑的表現並不一定是為主作見證,因為這可能是一個死的行為,是自己表現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知道,是不是在為主作見證呢?這便是不叫人看外面有怎樣的表現,乃是叫人感覺到主的同在,叫人覺得主就在這裏。

主的同在顯明主的見證
當我剛蒙恩得救不久,我碰到一群弟兄姊妹,他們的表現實在不錯,聚會也很活潑。但有一些聚會,卻不是這樣的。我曾參加一個在學校的聚會,人是非常多,但在當中甚麼都得不著。後來,我也到另外一處地方參加聚會,聚會是相當活潑,因為那個講道的人,講得很動聽。並且他講了一會兒便唱一首短詩,然後再講一會,又唱一首短詩,這樣的聚會就不會使人打瞌睡。弟兄姊妹很活潑,當然我也很喜歡參加這樣的聚會。但以後學校裏一位弟兄帶我到另外一處地方參加聚會。起初我是很不想去,因我當時參加的聚會也不錯,並且聽說那處聚會的人很驕傲。我因有此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就很不想去。但那弟兄很熱切、熱心地邀請我去。在一個早上,我還沒起床,他就到我房間,替我取水、拿洗臉盆等,我就答應與他一起去。他並且在乘車時,還替我付車費,表現出很有愛心。當到達那裏參加聚會時,的確給人一個另外的感覺。講道的弟兄,他在講道時有點口吃,因此聽起來也很費力。講的很吃力,聽道的也很吃力,難怪旁邊有些年長的弟兄姊妹在打瞌睡。但那些話語卻很吸引我,我裏面很響應。這不是一種興奮熱鬧,這聚會也沒有唱短詩。開始時唱兩首詩歌,然後一個禱告,就開始兩個小時的講道,時間非常長,聚會的地方不大,但又坐滿了人,環境條件很不舒適,但我裏面卻很得著供應。當我離去時,裏面就很飽足,好像裏面是吃飽飯一樣。星期一還有一點飽,星期二就差一點,到了星期三、星期四,裏面就有點空了。但到了主日又再去吃一頓飽,所以每主日就去吃一頓屬靈的飯。我也不知怎麼會是這樣,以後才知道這是主的同在。為甚麼這些話語,我裏面是這樣的響應、得供應呢?因為這是從主出來的。主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不單是道理,不單是教訓,不單是講故事,乃是生命,乃是靈,所以裏面就得著飽足。弟兄姊妹,這就可看見,那裏是一個主的見證,人雖然不懂得,但人一嘗過,就會覺得不同。主若在那裏,碰到弟兄姊妹時,就覺得有主同在的味道。
當時,有些弟兄姊妹遇到問題,都喜歡到一個年長姊妹家裏去請教她。那姊妹住在樓上,而當弟兄姊妹來到時,姊妹就會下到客廳來。但奇怪的,當弟兄姊妹坐在客廳等候的時候,問題就已解決了。還未見到這位姊妹,問題已解決了。為甚麼?因為坐在客廳裏已覺得滿有主的同在,一摸到主耶穌,一切問題就得著答案了。所以這不是一個外表的行為,而是一個活的見證。
我們要為主作見證,就得將主給我們的生命從裏面活出來。當這生命活出來時,就是見證。這不需要我們注意外面的表現,就是我們要表現,也不能表現出來;就算表現出來,也是在人面前裝假,在人面前是一個樣子,回到家又是另一個樣子。很多基督徒都是做「禮拜天的基督徒」,在禮拜天做得很像樣,但回到家中就原形畢露,本相都顯出來。這些都是造出來的,這並不是見證。見證乃是從生命裏面的活出,在甚麼地方都是一樣的。假如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將生命活出來,在聚會當中就可看見滿有主的同在,在聚會中就不會覺得沉悶,不會只有興奮、熱鬧。人來到這裏就感覺到主耶穌在這裏。弟兄姊妹,這才是見證,見證是從生命活出來的。主已經將生命賜給我們,這生命像活的種子種在我們裏面,主要將這生命從裏面長出來、活出來,這個就是見證。

活出主樣式的秘訣:往下扎根
怎樣才能將生命從我們裏面活出來呢?我想弟兄姊妹可能有這樣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不應成為我們的問題。我想你們彼此的交通,和弟兄們所傳的信息都已經有這方面的講述,就像講臺上所貼的主題:「往下扎根,向上結果」。「結果」就是見證,就是叫主耶穌在裏面長出來、活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見證。怎樣向上結果呢?前面所說的「往下扎根」就是先決條件。需要深深往下扎根,要生命在裏面生根立基。

要得養料供應
怎樣生根呢?生根需要很多的養料供應,其實在屬靈方面,主耶穌已為我們預備好,譬如弟兄姊妹讀經、禱告,都從裏面吸取養料。我們需要甚麼,就從主的話裏面得著甚麼供應;我們禱告,藉著聖靈與主有深的接觸,我們也就從那裏得著供應。有時候,弟兄姊妹在主裏面的交通,交通主的話語也會叫我們得供應,藉著多方面的供應,我們就能慢慢生根。

要除去阻礙的東西
還有一件事,就是要除去阻礙的東西。譬如說土裏有些石頭,就要將石頭挪走。當主的生命在我們裏面扎根時,總會碰到很多的難處。比方說罪就像石頭一樣,叫根不能扎下去,主要將這些除掉。我記得主在我裏面扎根,碰到最大的難處是說謊。很多時候,一不留意就說謊,但主不讓我過去,非要將這個對付清楚不可。不要說是很大的謊言,就是說話不準確,也受對付。主時常都摸我這一點,如果我不順服的話,我禱告時就摸不著主,平安和喜樂都失掉。除非到了有一天肯順服主,將這些對付清楚,然後平安、喜樂及主的同在才會回來。雖然好像很羞愧,但為著這個平安和喜樂,也就要對付這罪。當這樣對付之後,根就能往下扎多一些,裏面生命就能長大一些。有時候,在主以外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愛慕的,是摸著我們的心,叫我們的心不能夠愛主的,這些便是攔阻我們往下扎根的東西,因此我們必須要對付這些東西。
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哪些東西是攔阻我們長大的呢?感謝主,主會叫我們裏頭看見,哪件事是主攔阻,哪件事是主不喜歡。不是說別人這樣做,我們便可學他們一樣,因為可能對那些人來說,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對於我們,卻是攔阻主叫我們的生命在裏面長大。主對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帶領,但無論主怎樣帶領,我們都當順服。不要問為甚麼那位弟兄可以作,而我就不可以作呢?他那麼屬靈都能夠作,為甚麼我就不可以作呢?千萬要記得主在每一個人身上的帶領都不同,我們每一個人要向主負責任。當主這樣要求我們的時候,我們便要學習順服。當我們肯這樣順服時,裏面攔阻我們往下扎根的難處,就可以除掉了,我們的生命就自然能往下扎根。扎根有多少,生長就有多少,所以不要太注重外面長的有多少,亦不要想在外面去幫助成長,只要注意往裏面扎根。
所以便要注意我們的屬靈生活,一方面要經常維持我們的讀經生活,不是讀經的事情能夠幫助甚麼,乃是藉著主的話語得著餵養、得著供應,我們也能蒙光照;也不可停止禱告,我們應常常在主面前禱告,這就可與主常常有接觸。與主接觸越多,得著的供應便會越豐富。我們也不可缺少順服主在我們身上的一切要求,我們要順服主。有一位很愛主、很有屬靈能力的弟兄──施達德,他經常大清早冒著寒冷的天氣就起床,用許多時間讀聖經,因他要從聖經中尋找主當天的命令和要求。他讀聖經是盼望得著主的命令,是要學習順服主,因為越順服主,根便扎得越深。在我們身上有許多難處,除了罪之外,除了世界之外,還有肉體、我們的血氣、我們的己……等等。這一切的難處,一生也不能弄得乾淨,所以難怪那位弟兄天天在尋找主的命令、主的要求,他找尋主對他有怎樣的要求,他找到就去對付。所以,這位弟兄的生命這樣豐富,話語這麼有能力,結出這麼豐盛的果子。
如果我們屬靈的生命要長進,我們想要能向主結果,就必須注意我們扎根的問題。只有當我們活在這情況下,我們的根才會越扎越深,結的果子越結越豐富,主耶穌也才能越過越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這不單叫人從我們身上能夠看到主耶穌,曉得祂是怎樣的一位,也叫人得著享受、得著供應,從我們身上嘗到主的甘甜。

註:魏建章弟兄於1993417日在香港就著弟兄姊妹所提的問題作扼要的回答,這是其中一點,未經魏弟兄過目,文中的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魏弟兄現居於美國曉士頓。(編者2013年4月16日補註:魏弟兄已於2013年4月3日安息主懷)。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撒母耳將亞甲砍成塊子

  最近聖經讀到撒母耳記上,第十五章說到神藉撒母耳吩咐掃羅滅盡亞瑪力人及其所有,但掃羅沒有聽從神的吩咐,憐惜亞瑪力王亞甲及上好的牛羊。

   結果,撒母耳告訴掃羅,神已厭棄他作王。

  最後,撒母耳叫掃羅把亞瑪力王亞甲帶到他那裏。亞甲心裏以為可以逃過一死,那知道「撒母耳在吉甲耶和華面前將他殺死」(撒上十五33,和合本)。

  讀到這裏,我想起幾個月前,校對一本由英文翻成中文的書,也談到這一段事蹟。當我對照英文原著時,發現這裏的「將他殺死」,英文是把他砍成一塊一塊(Samuel hewed Agag in pieces)。再對照其他中文譯本,發現呂振中譯本是「將亞甲砍成塊子」,新譯本是「把亞甲斬成碎塊」。對我來說,這樣的譯法是全然陌生,因為一直以來,我並沒有對照其他中文或英文譯本來讀這句經文。

  這種譯法使我對撒母耳有更深一層認識,看見他向神的絕對順從,與掃羅成為強烈的對比。

  從這裏,我也學到一個功課,就是讀聖經必須學習對照其他譯本,這樣才能對經文本身有更準確的認識。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美加西岸基督徒追求聚會WCCC2010

  美加西岸基督徒追求聚會(West Coast Chritian Conference)自1986年開始,每年夏天都在美國西岸舉行。這個特會由美國及加拿大一些教會合辦,輪流在洛杉磯、西雅圖及三藩巿舉行。據筆者所知,大會的主題重心和焦點是放在神永遠的旨意這事上。

今年這個追求聚會在洛杉磯舉行,剛於8月1日結束。大會主題是「恢復耶穌基督見證的路」,分題包括:(1)耶穌基督的患難,國度和忍耐;(2)不與屬血氣的爭戰;(3)當守的道;(4)當跑的路。相關的聖經節在啟示錄一章九節,以弗所書六章十二節,和提摩太後書四章七節。

主題講員是江守道弟兄、康登(Dana Congdon)弟兄、王國顯弟兄和孫國鐸弟兄。

信息錄音檔案已可在其網頁下載,凡關心耶穌基督見證的恢復的人,值得細心聆聽(國語和英語):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道成了肉身」與「主耶穌道成肉身」

  過去多年文字工作的經驗中,發現了不少現象,是從前沒有留意的,但在校對和編輯的過程中就發現了,然後自己就作考查的工夫。其中一個就是關乎「道成肉身」的說法。

  「道成肉身」是聖經很重要的真理,是說到聖子是太初的道,這道後來成了肉身,住在人中間,把神彰顯出來,並為世人承擔罪孽,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完成救贖。

  在和合本聖經中,約翰福音第一章十四節「道成了肉身」,英文是"And the Word became flesh",所以主詞「道」(Word)是名詞,是指「太初的道」,就是聖子,而「成了」(became)是動詞,受詞「肉身」(flesh)是名詞。呂振中譯本也是翻作「道成了肉身」。(和合本和呂振中譯本全本聖經中,「道成」只有在這一處出現)

  然而,筆者發現一種現象,不知為甚麼,有許多弟兄姊妹(包括講道的弟兄)把「道成」用來作動詞,例如:「主耶穌道成肉身」、「為甚麼主耶穌要道成肉身」等。

  「道」(Word)其實可以譯成「話」,「道成了肉身」就可譯作「話成了肉身」,如果這樣來思想,應該把「話成」當作動詞來用的情況會減少。

  其實,主耶穌就是那道,若說「主耶穌道成肉身」,意思就會是「主耶穌主耶穌成肉身」或是「道道成肉身」,變成兩個主詞,變成不合語法。

  聖經中有沒有類似的說法?有的,但不是這樣寫,而是「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見以下經節。

  約翰壹書第四章二節:「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神的靈來。」

  約翰貳書第七第:「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

  所以,如果要說「主耶穌道成肉身」,我會這樣表達:「主耶穌成為肉身」。大家認為如何?

2010年7月9日星期五

小心分辨倪柝聲弟兄關乎「交出來」的講論和實行

  本週與一位弟兄交通,忘記了是甚麼原因,談到倪柝聲弟兄在復出公開職事後傳講和實行「交出來」一事(倪弟兄在信息中要求主的工人、信徒、甚至教會「交出來」,接受調度)。當時這一主張及做法帶來很大爭議,也與倪弟兄早期主張教會應各自獨立,而不是由「總會」或工人團體控制的說法相違。倪弟兄和他的同工在福州要強行接收某個教會一事,更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事件也對倪弟兄的外甥陳終道弟兄有很大影響,可參閱《我的舅父倪柝聲》一書)。
  那位弟兄也提及一本由黃漁深弟兄所寫的書《從哈同路到南陽路--寫給倪柝聲先生七封公開信》,裏面提出他對倪柝聲弟兄的教導之一些質疑。我讀過這本書,覺得信中內容有理有節,並非肆意批評倪弟兄的教導,而是出於真誠的對話,是很值得一讀。
  我個人很尊重倪弟兄的職事,初信主開始已從他的信息得到很大幫助,但倪弟兄並非完全人,他的教導也必須對照聖經來慎思明辨,並且對傳講信息的歷史背景必須了解清楚。倪弟兄公開職事後期傳講的某些信息,特別關乎「交出來」的信息,尤其要小心分辨,不要「照單全收」。
  照我所理解,江守道弟兄在一些信息和交通中,也間接指出倪柝聲弟兄復出公開的職事後,在他們同工中間,開始出現人為的組織,並認為那是墮落的開始。以下為其中一段:
  「我必須對弟兄姊妹誠實,蒙祝福的,我要講;跌倒的,我也要講。尤其到 了四十年代晚期時,實在看見神在我們中間作復興的工作。 (請原諒我用「我們」這個詞,不是指著我們、你們、他們說的,因為神的兒女都是我們;我是指著神在我們中間的工作說的。)因為在抗戰時,我們都散在各地,有的人在淪陷區,有的人在自主區,彼此差不多沒有交通。等到抗戰過去了,全國各地的弟兄姊妹有機會再見面了,那時神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復興,凡物公用,實在有一個『無人說這東西是屬他自己』的光景;但是,也在這一段的時期,我們中間開始有了組織。雖然我們表面不承認有組織,但是在實際上開始有了組織。當我回顧的時候,這是我們開始墮落的時候。」         (江弟兄於1989年2月在第四屆基督徒事奉特會中講述)
  另外,在《中流砥柱--倪柝聲傳》(金彌爾著,陳健民譯,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二零零四年六月增訂再版)一書中,也這樣描述一九四八年當時的一些情況:

  「福州津門路地方教會一些負責的弟兄也在場,就在三月三日,把所有弟兄姊妹都聚在一塊,然後『他們正式把教會交出來,我們這些同工就正式接管。就這樣子,』李常受說:『福州的工作與教會有了嶄新的開始。』這個聲明,顯然是一種令人震驚的翻轉,違反了倪柝聲早期的堅持,要求地方教會完全獨立,不受使徒(即同工)的控制。事實上,從此以後,強悍的權柄獨裁就浸透了他們全部的福音運動,連設在國外的教會也絲毫不例外。」(211頁)

  「在同工中間,如今他(倪柝聲)大受歡迎,給迎進了一種新穎的氛圍。在高層的負責弟兄中間,出現了某種階級劃分,讓他們有一種資格深淺的區別,從一排椅子就看得出來,第一號座位毫無爭議,絕對是保留給他的。這情況,部份原因當然也可看成對他信任的一種表態,但是『順服權柄』這口號,說真的,從此以後,就變成了福音工作上一個新出現卻困擾了相當多人的特徵。我們今天來看,覺得這根本和他早先的教導、做法,完全不符;難怪人家會揣測,可能嗎,真的是倪柝聲的心思改變了,所以生出這種東西嗎?(有人確實這樣想過)還是說,某個時段他的靈性軟弱了,才被其他人的熱忱搞得失去了平衡?」(212頁)

 
相關文章:
神在中國的恢復工作

生命與組織

倪柝聲弟兄的著作
一個被神扭轉的人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在弟兄中作首領的)

  最近在看一本書,書名叫作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本書記述一百位在十九世紀所興起的「弟兄運動」中比較特出的弟兄之小傳,包括比較為人熟悉的達秘(John Nelson Darby)、戚伯門(Robert C. Chapman)、慕勒(George Muller)、麥敬道(或譯作馬金多,Charles Henry Mackintosh)等,由不同人所撰寫,然後由Henry Pickering編集。

  這本書的書名應是取自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二十二節,那裏說到耶路撒冷教會揀選了猶大和西拉一起,陪同巴拿巴和保羅前往安提阿,聖經介紹猶大和西拉兩位弟兄為「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英王欽定本譯作 ”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十九世紀「弟兄運動」中的弟兄們,也常被稱作The Brethren,中文或作「弟兄會」。因此本書的書名應該有一個意思,就是記述弟兄會中間作首領的人。

  按我的印象,這書是十多年前於美國里次蒙(Richmond, Virginia)參加特別聚會時所買的。過往只看過少許, 最近再拿起來一個一個人物來看。每一個人物小傳的篇幅不多,基本上每一篇都附上弟兄的照片,文章介紹這弟兄的背景,怎樣信主得救,怎樣看見神心意中的聚會,看見事奉沒有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分,乃是信徒皆祭司,有更多篇幅記述這弟兄怎樣服事的事蹟。

  雖然本書內容我看得不多,但已發覺這些弟兄中,有不少是英國的貴族,有Lord、Earl、Sir等的頭銜,也有很高的學術背景。我們知道十九世紀神在英國的復興被稱作「弟兄運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這些弟兄們,學習回到聖經,學習凡事遵從聖經的教導,在教會聚會、事奉、生活上回到聖經的單純中。他們有的是在當時的國教中擔任聖職,有的是貴族,有的是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但他們學習不把這些背景和頭銜帶進教會,而是看重在主裏的關係,按照聖經的教導來彼此稱為「弟兄」。

以下為書中一百位弟兄的姓名:

Anderson, Peter Greenhill
Anderson, Sir Robert
Anderson-Berry, Dr. David
Arnot, Frederick Stanley

Baedeker, Dr. Frederick, W.
Bellett, John Gifford
Bennet William Henry
Bewley Henry
Bland, F. C.
Brealey, George

Caldwell, John R.
Carrick, The Earl of
Cavan, The Earl of
Cecil, Lord Adalbert
Chapman, Robert Cleaver
Code, John Marsden
Collingwood, William
Congleton, Lord
Craik, Henry
Crawford, Dan
Cronin, Dr. Edward
Crosbie, William Talbot

Darby, John Nelson
Deck, James George
Dennett, Edward
Denny, Sir Edward, Bart.
Dickie, John
Dorman, William Henry
Dyer, Henry

Farnham, Lord
Fegan, James W.C.
Fenn, Albert R.
Forlong, Gordon
Francis Samuel Trevor
Frowde Henry, M.A.

Grant, F.W.
Groves, Anthony Norris
Groves Henry
Guicciardini, Count

Hall, Captain Percy Francis
Halliday, General John S.
Hambleton, John
Harris, James L.
Hawkins, James E.
Health, Henry
Henry, T. Shuldham
Hill, Richard
Hinman, Charles H.
Holiday, Alfred J.
Howard, John Eliot
Hull, Captain Thomas Hillman
Hutchinson, Francis

Jones, Theodore B.

Kelly, William
Kingscote, Captain R.F.

Lincoln, William

M'Killiam, Dr. Robert
M'Vicker, John G.
Mackintosh, Charles Henry
Maclean, Dr. J. L.
Mahony, Richard J.
Marshall, Alexander
Midlane, Albert
Miller, Andrew
Miller, T. B.
Moorhouse, Henry
Morley, John
Muller, George

Neatby, Dr. Thomas
Newberry, Thomas

Ord, Harrison
Owens, Richard W.

Penstone, John Jewel

Rhind, Captain William Graeme
Ritchie, John
Rossetti, Teodoro P.
Ross, Donald
Ryan, Thomas

Schofield, Dr. Alfred T.
Socbell, John N.
Scott, Maj.-Gen. Sir Charles
Smith, Joseph Denham
Snell, Hugh Henry
Soltau, Henry William
Stancomb, Joseph
Stanley, Charles
Stewart, Alexander
Stokes, William James
Stoney, James Butler
Strong, Leonard
Stuart, Clarence Esme

Taylor, Herbert Wilbraham
Trench, George Frederick
Trotter, William

Victor, John

Wellesley, Captain Hon. William H. G.
Wigram, George V.
Wolston, Dr. Walter T. P.
Wright, James

Yapp, William

相關文章: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江守道講)
弟兄會的著作
有機教會(3)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賜福」與「祝福」

  最近團契聚會背誦的經文是創世記第一章,其中一節說到神按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當祂按着的形像造男造女以後,神就賜福給他們。這裏是「賜福」,不是 「祝福」。

這使我想起若干年前,聽見有人說,按中文的用法,只能說「神賜福給人」,不會說「神祝福人」。

我用電腦聖經軟件,搜尋一下「賜福」這一個詞,發現果然都是說到「神賜福」、「耶和華賜福」 、「主賜福」。而「祝福」,則只用在某人為另一個人祝福。

因此,我們常常說「願神祝福你」或「願主祝福你」等的話,似乎要改口說「願神賜福給你」和「願主賜福給你」了。

在網上找到兩篇文章,對此解釋得更詳盡,可點擊這裏,和這裏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江守道講)

講者:江守道
譯者:邱克倫、吳錦明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到底為甚麼我們要聚會呢?這件事情,我們已經交通了一段日子。教會真正的意義乃是「蒙召出來 聚集在一起的人」。我們都領受了並一同分享主耶穌的生命, 神從萬國中把我們呼召出來,使我們成為一民歸於祂,這就是我們的所是。正因為這個,我們就不能 不聚在一起。
  在教會初期,福音被傳揚,當人得救以後,他們就自然地聚在一起,如同一民、一個教會、一個身體地敬拜主、事奉 主。當時沒有甚麼難處,今天我們卻有許多的難處,因為我們發現在蒙恩得救的人中間,雖然在同一個地區居住,卻沒有聚集在一起。有些人會到公會內聚集,有些 會在獨立團體的形式下聚集。我們發現 神的子民是分散的,沒有聚集在一起。儘管他們有聚會,卻不是如同一民、如同一個教會、如同一個身體地聚會。我們必須 要與弟兄姊妹一同聚集,但我們該去哪裏呢?要跟誰聚在一起呢?我們憑著甚麼而聚集呢?是根據甚麼呢?我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回答的關鍵問 題。假若我們不能明確地回應這個問題,那麼,我們的聚集便應解散,我們根本不應在這裏。
  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很自然地把我們帶回到 神歷世以來的旨意。 神的旨意並不是偶然定下來的,這個乃是 神從永 世以來所定的旨意。我們為甚麼要如此聚集呢?只有一個原因:我們聚集在一起是要滿足 神關乎祂兒子所定的旨意。我們不是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聚集。不錯,我 們有許多的需要,並且我們這樣的聚集也實在能滿足許多的需要。為著這個,我們感謝 神!但這只不過是聚集所帶來的「副產品」而已。我們聚集並非要滿足我們 的需要,我們聚集乃是要滿足 神自己的需要。我們的 神有一個需要,祂的需要是關乎祂兒子的。在祂兒子身上,祂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旨意。 神對這個旨意是一 點不含糊的。
  那麼, 神向祂的愛子,就是祂眼中的瞳人所定的旨意是甚麼呢?以弗所書一章十節說:「使……萬物都在基督裏歸一 於一個元首之下。」(達秘譯本)歌羅西書一章十八節說:「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神是在基督裏、藉著基督、為著基督而創造萬有,好讓基督能在凡事上 居首位,並且使萬物都歸一於基督這元首之下。為著要成就這個旨意, 神就要先在祂的子民身上作成這件事,而教會就是祂的子民。 神使基督為教會作萬有之 首,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見弗一:22-23)。
  在這裏你能發現我們聚集在一起確實的原因。我們聚在一起是要叫基督成為我們的一切,使祂在教會中作一切事物之 首,就是在我們個人及團體的生活中居首位。這個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

聚在祂的名下
  在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節有關乎教會最簡單的說明:「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聚集在我的名下,那裏就有我在他 們中間。」(直譯)兩三個人聚在一處,這是眾數的意思。聚在誰的名下呢?他們是聚集在主耶穌的名下,就是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在這名下萬膝都要跪拜,萬口 都要承認祂為主。
  叫人遺憾的是今天 神的子民並沒有聚在這奇妙無比的名下,反而有許多 神的百姓聚在一些 神所重用的人之名下。 我們確實敬重這些 神所大用的僕人。無疑,為著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我們感謝 神,但我們是否要聚在路德的名下呢?我們敬重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 1703-1791), 神大大的使用他,我們也從他領受了美好的屬靈遺產,但我們要聚在衛斯理的名下嗎?我們都覺得門諾西門斯(Menno Simons, 1496-1561)這個人不錯,但我們是否要聚在門諾的名下——門諾會(Mennonites)呢?
  有些人聚集在一種形式或一個組織的名下。不錯,我們都相信教會有長老的職分,難道我們就要在長老會 (Presbyterians)的名下聚集嗎?我們也相信聚會中有會眾,但我們因此而就要聚在公理會(Congregationalists)的名下麼?
  有些人是聚在一種真理或一種教義的名下。是的,我們都信奉這些真理,我們並非信奉異端。有些人是為一種異端而聚 集的,但也有一些人是為著一個真理而聚集。不錯,我們實在相信信徒應該受浸,但我們是否要聚在浸信會(Baptists)的名下呢?我們也相信聖潔這真 理,然而我們便要在聖潔會(Holiness)的名下聚會嗎?
  有些人是為著一種基督徒的經歷而聚集。無疑,我們都相信這些基督徒的經歷。我們相信五旬節,但我們便要在五旬節 會(Pentecostals)的名下聚集嗎?我們也相信聖靈的恩賜,難道我們就要聚在靈恩會(Charismatics)的名下嗎?
  今天的問題乃是 神的百姓聚在不同的名下,因這緣故,他們是分開的。 神的話語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聚在祂的名 下。在天下人間只有一個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的,並且我們必須單單在這個名下聚集。如今,若 神的子民能一同聚在這個名下,並且單單在這名下,他們便能成為 一,聯合在一起,不再分散,也不再有混亂。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因為除了我們主耶穌那無可比擬的名以外,我們不會與其他的名認同。我們相信祂的名已經夠我們 享用了,祂的名就是我們所需的一切。除了我們主耶穌的名以外,我們不想有別的名在我們身上。這樣,我們與我們的弟兄姊妹並非分開的,就成為一了,也不至引 起混亂。
  然而,甚麼是聚在祂的名下呢?祂的名並非僅僅一個名號。我們可以稱呼自己為基督的教會(the Church of Christ)。或者,我們自稱為 神的召會(the Assembly of God),但這是否就表明我們是在祂的名下呢?若如此,那不過就只是在一個名號之下。然而,主的名並不僅僅是一個名號,祂的名表明祂的同在,因為聖經說, 那裏有兩三個人在祂的名下聚集,那裏就有祂在他們中間。祂的名在那裏被尊崇,那裏就有祂的同在。當我們聚在祂的名下,意思就是我們都服在祂的權柄底下。我 們讓祂作元首,在教會中作一切事的元首。換句話說,我們持定基督作我們的元首,就因為我們持定元首,整個身體便得服事並聯合在一起。這就是「在祂名下」的 意義。
  我們可能會呼叫祂的名字,使用祂的名字,卻仍然走自己的道路。你們記得在馬太福音裏曾這樣說:「當那日必有許多 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趕鬼麼?我們不是奉你的名作這事作那事麼?」而主卻回答他們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參太 七:22-23〕這是甚麼緣故呢?因為他們沒有遵行 神的旨意。

神關乎祂兒子的旨意
  我們是否聚集在我們主耶穌那無匹的名下?這是不是僅僅一個名號、一種形式、一種用語而已?抑或這是一個實際呢? 我們有沒有把自己服在祂的權柄下,讓祂在教會中作元首呢?我們有沒有把一切的事都放在祂權柄底下?不是某一些事,乃是凡事。並不是主決定某一些事情,而大 部份卻由議會決定,乃是每一件事都要在祂的權柄底下。這個成為實際了嗎?若基督不是教會的元首,祂怎能叫萬有都歸一於祂,以祂作元首呢?若基督不是在教會 中凡事居首位,祂怎能在宇宙中居首位呢?如果那些已經信靠祂、相信祂的人也不尊重祂和祂的權柄,還有誰會這樣作?
  我們如此聚集惟一的依據就是我們都把自己完全地、絕對地服在主耶穌的名下,讓祂為元首,使祂的權柄得彰顯,祂的 旨意得以完成,叫祂被尊崇、被敬重。我們的聚集不是為著我們的需要,我們一同聚集乃是要滿足 神的需要。我們的聚集並非為達成我們的目的,即便是一些屬靈 的目的,我們乃是要達成 神在祂兒子身上的旨意。我們聚集不是為了能彼此相見,而是為要得見主耶穌。我們來聚集不是要尋求甚麼東西,乃是尋求主耶穌。祂是 我們的基石、又是房角石、也是房頂石〔參亞四:7〕。祂就是我們所站的根基,所依靠而得以彼此相連的那一位。祂也是那位凌駕一切之上的。我們如此聚集的原 因就是基督,亦惟獨是基督。

啟示、定意、變化
  要持定元首,使祂在凡事上居首位,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啟示」。我們需要 神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基督如同  神所看的一樣。我們如果沒有 神的眼光,就永不能照基督所該得的去尊崇祂。惟一能使我們持定元首的,乃是看見祂是元首,就是 神旨意所定的。這個需要啟 示。
  得著啟示以後,需要有第二件事,就是:「定意」。當你看見啟示以後,你不會把它置諸不理。你若真的得著啟示,就 必定會有定意。換句話說,你在心裏定了志向,要以祂為元首。
  第三件事是:「變化」,因為定意以後,你的生活要發生變化。你發現你若要使祂為元首,你就不能仍舊在肉體中活, 肉體必須被除去。你的生活要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應當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這是使我們能真實的持定元首惟一的道路。藉這道路, 神關乎祂兒子的 旨意便能成就了。

神關乎祂百姓的旨意
  我們如此聚集的第二個原因,乃是要回應 神關乎祂百姓(教會)的旨意,不單滿足 神關乎祂兒子的旨意,也是為著  神關乎祂百姓的旨意。
  神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旨意,這不單關乎祂兒子,也關乎那些相信祂兒子的人。 神對祂兒子有一個非常清晰和確定的心 意,祂知道祂要為祂兒子作甚麼。然而,對於祂的百姓,祂也有一個清晰而確定的心意, 神知道祂想要祂的百姓因著祂的兒子而達至甚麼地步。
  在羅馬書第八章裏這樣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請等一等,我還未引用全句:「……就是按祂 旨意被召的人。」我們都是按著定旨被召的。那旨意是甚麼?我們的呼召是甚麼?我們的呼召乃是成為基督的身體。 神的旨意是要我們成為一個身體,歸於一個元 首,就是基督。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一個都是個別地得救的,換句話說,我不能替你得救,你也不能替我得救。就好像我不能代替你受 浸,你也不能代替我受浸。在初期的哥林多教會裏,他們有一種不合乎真理的做法,就是他們為死人施浸。如果有人死了,卻還沒有受浸,那仍在世的就代替那死了 的人受浸,因為他們相信如果有人未曾受浸,便要下地獄。受浸重生(baptismal regeneration)是一個很古老的錯誤。沒有人能代替你受浸,沒有人可替你相信,也沒有人可替你得救。你一定要自己得救,也就是說, 神個別地拯 救每一個人。 神若救了你家中一個人, 神確實有一個應許說祂要救你全家,就是說如果你抓緊祂的應許,活出好的見證,你的全家就會得救。儘管如此,家裏每 一個成員都必須親自到主的跟前去。
  我們乃是個別地得救,卻是整體地被呼召。個別的認識 神的救恩,是認識 神的恩典。整體地認識 神的呼召,乃是 認識 神的旨意。得救的人有很多,但認識 神旨意的卻很少。許多人認識 神的恩典,我們為此感謝 神;但如果你只認識 神的恩典而不認識 神的旨意, 神 能從你身上有多少得著?你從 神那裏領受這麼多,毫無疑問,你是很上算的,但 神有得益嗎?這只會叫你成為一個自私、自我中心的基督徒。每一件事都是為著 你而作的,甚至 神也是為著你的。若 神稍微遲延答覆你的禱告,你就埋怨。這並不是 神所要的那種基督徒。感謝 神,我們認識 神的恩典,但我們更需要認 識 神的旨意。只有當你看見 神的旨意,你才會從自我中心得釋放,成為以基督為中心的人。

基督的身體
  神的旨意乃是我們被呼召成為基督的身體。為甚麼是一個身體呢?因為我們的基督是這樣豐富,需要整個身體去盛裝祂 那測不透的豐富。為甚麼是整個身體呢?因為基督是這樣的榮耀,需要整個身體去彰顯。我們蒙召不是要成為屬人的組織或機構,乃是蒙召成為一個活潑的有機體。 我們並不是加入一個組織作會員,在基督的身體裏,沒有入會作會員這回事,就是說你不是加入作會員,你也不能加入。即使你想加入,也無法加入,你必須生在其 中。基督身體裏的成員就是祂所有的肢體。當你在基督的身體裏,你就成為其中一員,所有從上頭生的都是生在這一個身體裏。
  話說十九世紀的時候,在愛爾蘭的都柏林(Dublin)有一個十分愛主的牙醫,他叫克倫寧醫生(Dr. Cronin)。他不單愛主,也實在愛 神的子民。所以,當他起初到達都柏林的時候,他開始探訪在主裏的弟兄們。有一個主日,他到了一個教堂,便跟弟兄姊 妹一同聚會。這樣聚會了一段短的日子,那裏的牧師對他說:「克倫寧醫生,我們很高興你跟我們一同聚會,我們希望你能成為我們的會友。」
  「嗯…」克倫寧醫生回答說:「我實在喜歡跟你們一同聚會,但是我不覺得要成為你們教會的會友。」
  「假若你不是會友,我們就不能接納你了。」
  所以,克倫寧醫生便得另外找地方聚會。他到了別的地方,便開始跟那裏的弟兄姊妹聚會,他跟他們有很好的交通。過 了幾個主日,該聚會的牧師又來跟他說:「克倫寧醫生,我們很歡迎你跟我們一起,但我們希望你成為我們教會的會友。」
  克倫寧醫生回答說:「對不起,我不能加入任何的組織,因我實在想跟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合一。」
  「那麼,我們不歡迎你了。」
  所以,他到過許多地方,最後他再沒有地方可以去了。他想跟所有弟兄姊妹合一,但當他真的這樣想時,卻沒有人能接 納他。每一處地方的人都想他只跟他們合一,卻不容許他跟所有的弟兄姊妹合一。所以,克倫寧醫生無處可去了。感謝 神,最後 神興起了一對夫婦,跟他有同一 的看見,他便在他們的家中開始聚會。這就是後來人所稱的「弟兄運動」(Brethren Movement)之起頭。
  我們為何如此聚集?現在已經有許許多多的聚集了,為甚麼我們需要有另外一個呢?我們這樣作有甚麼依據?為甚麼我 們不加入一些宗派的教會成為其中的會友?或者為甚麼我們不加入某些獨立的交通團體?為何我們要這樣聚在一起?我們這樣聚集,我們或許會受其他人所排斥。為 甚麼?有一個原因,我們相信 神呼召我們成為一個身體。在歌羅西書第三章說:「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參西三:15〕在以弗所書第二章裏,你會看 見 神把外邦人及猶太人放在一起,藉著十字架使他們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參弗二:16〕。我們相信基督身體的合一,我們相信 神的子民不可以分開,我 們相信我們不應當分門結黨。我們是站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我們希望向 神所有的百姓敞開心懷。凡基督所接納的,我們都願意接納,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弟 兄姊妹。我們認為這個就是我們聚集惟一的立場。我們並不是自命或者妄自地說我們是基督的整個身體,或者說我們就是惟一的教會。我們並不是整個身體,因為基 督的身體包括 神所有的子民,教會也包括所有 神所拯救的人。所以,我們是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聚會。我們不是在某些獨特的真理,或是某種形式的立場 上,或者在甚麼特別的名下,我們乃是在我們主耶穌的名下,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聚會。這裏並沒有會友資格。如果你是屬於主的,你就是基督身體的成員,你 也就無需加入。你已經是其中的成員,因為你在基督的身體裏,這樣豈不是很美好嗎?
  為了滿足成為一個身體這個呼召,我們何等需要用和平彼此聯絡,保守靈裏的合一。我們實在要感謝 神,祂已經賜給 我們聖靈的合一,這是賜給 神所有百姓的--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浸、一信、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 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參弗四:3-6〕。所有真正相信主耶穌的人,都有聖靈的合一在他們裏頭,讓我們竭力保守這個合一。我們只會在這個立場上跟弟 兄姊妹一起聚會。我們不會在基督以外之立場上與弟兄姊妹一起聚會。
  我們要竭力保守聖靈的合一,用和平彼此聯絡,樂意跟所有弟兄姊妹交通,願意容納所有不同之處。為著彼此不同之 處,我們感謝 神,因為如果我們彼此敞開,不封閉自己,不堅持自己,而是願意考慮對方的意見,這些不同或多樣化會給我們帶來豐滿。這樣,我們相信 神絕對 可以在我們中間作工,叫我們能在真道上及對 神兒子的認識上同歸於一,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那麼,我們就不再像小孩子般給搖動或是受 牽引了。我們確信 神會這樣作,正因為這樣的確信,我們便如此聚集。

一同彰顯基督
  我們不單單如同一個身體地聚集在基督身體合一的立場上,我們更相信 神的心意是:如此聚集的人應當一同彰顯基 督。甚麼是教會?教會就是基督團體的彰顯。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二節裏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 樣。」意思就是說,基督要藉著身體以團體的方式來彰顯祂。這也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我們希望一同彰顯基督。不錯,我們每一個都或多或少有基督的彰顯, 每一個都應該在某些方面彰顯基督。但要完全彰顯基督,就要 神所有的百姓藉著聖靈,使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在愛裏生根立基,能以和眾聖徒一 同明白 神在基督裏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參弗三:16-18〕。

同被建造
  為甚麼我們要聚集?我們聚在一起是要一同彰顯基督,好叫基督得以更完滿地彰顯出來。為著使我們能更多彰顯基督, 我們必須一同被建造。我們是活石,然而四散的活石卻是破敗的景象,活石堆在一起也好不了多少。要成為 神聖潔的居所,活石必須生機地建造在一起。 神不能 住在一塊石頭裏,這一塊石頭可以是一尊石碑,卻仍不是一個殿。即使是一堆石頭,也只能像一座墳墓, 神也不能住在其中。 神只能住在殿裏,所以活石必須被 建造在一起。哦,弟兄姊妹,我看見的是一堆又一堆的石頭,我所看見的是死的教會,不是活的教會。
  我記得多少年前,當我在英國,曾到過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當我走遍這個大教堂,我覺得這是一個死人的教會,不是 活人的教會。為甚麼有這個感覺?因為你走每一步,你都是踏在一個死人上面。他們把死人埋葬在地板下,埋葬在房間,甚至在牆壁裏,你都看見刻有名字。那是死 人的教會,不是活人的教會;是一堆石頭,不是一所殿宇。
  為甚麼 神要把我們聚在一起?是要叫我們堆積起來,卻仍舊依然故我嗎?大家都知道,我們可以堆積在一起,卻仍舊 依然故我。假若在我頂部有一個稜角,然後我堆在你上面,那稜角將永遠無法削去。情形就是這樣。你看見許許多多 神子民的聚集,但這些稜角卻永遠原封不動。 因為當你感到不舒服時,你就離開那個位置,那麼就不會再被碰到。我們並不要如此,讓我們同被建造來彰顯基督。

委身、危機、十字架
  我們要同被建造,就需要三件事:委身、危機、十字架。假若你真的要一同被建造,你需要「委身」,我想這是很明顯 的。儘管沒有人想這樣作,但你知道這是必須的。你一定要委身,不但委身於主,也要向你的弟兄姊妹委身。那些聰明的人總是不願委身的,他們從來不會靠得太近 的。假若你靠得太近,你會被火燒傷,但我們要為著這個火而感謝 神。你有沒有委身?假若你真的委身,「危機」會臨到你身上來,你便不會再有安寧的日子。如 果你想要有安舒的時間,到戲院去罷!(但我並不是鼓勵你去戲院。)假若你在一個真正的教會中,請你記得,危機要臨到你的生命中,很快你就看見有危機臨到你 身上。你開始覺得:「這個弟兄,唉!很難應付;那個姊妹,噢!沒她辦法。」當危機臨到你生命中的時候,你便會有第三件事:「十字架」。你是否願意捨己,背 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這是我們真實地同被建造惟一的道路。
  在 神的子民中間,為甚麼沒有太多的建造?你可以看見許多的聚集,但是卻很少建造。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委身,因為 我們總是要躲開任何的危機,因為我們逃避十字架。啊,你就明白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是要團體地彰顯基督。我們巴望祂能在我們中間居住,也可以在其中得到滿足 和安息。我們想要同被建造,但要同被建造就得要有這三件事。你都有這三件事嗎?

同顯功用
  為著要彰顯基督,我們就不單必須同被建造,更要一同發揮功用。在彼得前書二章四至五節說,當我們來到基督面前, 我們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當你去到一間房屋,那房屋就代表屋主,它顯出主人的品味。我們不單是一所靈宮去彰顯基督,我們也是裏頭的祭 司。所以,我們聚集在一起,是要讓我們可以發揮功用。身體上每一個肢體、每一部份都有 神所賜恰到好處的恩賜和恩典,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每一部份都發揮其功 用。我們聚在一起不是為著聽某些人講道,不是要受少數人的服事。作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我們聚集在一起,乃是為要全體都發揮功用。這個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 原因。
你不要把自己看作外人。以弗所書第二章說,我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我們乃是 神家裏的人,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使我 們能成為 神聖潔的居所〔參弗二:19-22〕。這個就是我們的所是,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都應當發揮功用。並非只有少數人在盡功用,乃是每一個肢體都按著  神所量的恩賜和恩典去發揮功用,並且每一個肢體都互相協調,而不是獨自行動的。祭司服事時的景象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因為當祭司服事的時候,不是僅僅一個 或是兩個在作,乃是成千上萬的祭司一同在殿裏事奉。他們是輪流按著班次事奉,他們在大祭司底下如同一人地服事,沒有一點混亂,沒有不按次序的。在大祭司的 指揮底下,一切都是規規矩矩的。主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今天在地上,聖靈代表了大祭司,而我們都是祭司。我們需要在聖靈的指揮下,如同一班祭司那樣在 神 的家中服事。啊!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象!這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

神的器具
  我們為何被招聚成為基督的身體呢?我們被招聚在一起是要事奉 神。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器皿,我們更是 神手中的器 具。作為器皿,我們要被基督的豐滿所充盈;作為器具,我們要給 神使用,來帶進祂的國度,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並且催促那位大君王的回來。
  在以弗所書第三章裏說,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 神百般的智慧。在以弗所書第六章,我們知道 我們要站住,並且要站立得穩,為著 神旨意的成全而站立。這就是我們在這裏如此聚集的原因。我們在這裏聚集,是要與 神同工。我們在這裏是要一同敬拜  神,一同事奉主,我們在這裏也是為要一同服事 神的百姓,我們在這裏甚至是為著服事世人。我們在這裏不是要享受悠閑的日子。難道你期望安坐花轎上天堂嗎? 抑或你想一路爭戰,直至到達天家?你身上有沒有傷痕呢?你是不是生活安逸,身上毫無損傷呢?
  啊,弟兄姊妹,我們為何如此聚集?這些就是我們如此聚集的原因了。如果我們這樣的聚集討主喜悅,就讓我們繼續下 去。如果我們使祂失望,願 神赦免我們,我們就會被挪開。 神為了祂的見證,會興起另外一班人。因為歷世歷代以來,儘管 神在地上的教會失敗了,但 神卻 從未失去祂在地上的見證。總有一些人對祂是忠心的。哦!巴不得我們靠著 神可以被列在這些人中間。

  主阿,憐憫我們!奉你可愛的名,阿們。

編者按:
此乃江守道弟兄於七十年代在美國所釋放的信息,題目為Why Do We So Gather?,由美國Christian Tape Ministry於1995年4月出版,文中方形括號〔〕內是譯者的附註。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主怎樣愛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孫國鐸講)



經文:
彼前一8-9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
彼前一22 「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
彼前四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
約十五9-12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裏。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
約壹三16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
約貳2 「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裏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
提前一5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主耶穌是我們彼此相愛的榜樣
  彼此相愛是主的命令,但我們要怎樣來彼此相愛呢?主在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節告訴我們:「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在十五章十二節裏再次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弟兄姊妹,我們都知道彼此相愛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卻是一個很難實行的真理。我們看教會的歷史和今天地上教會的光景,沒有一個信徒不知道要彼此相愛,但我們在彼此相愛的生活上所顯出來的往往有很多的失敗。
  主把這個命令給我們的時候,祂不是說要我們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主乃是要我們像祂愛我們一樣去彼此相愛。在彼此相愛的事情上,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一個榜樣,我們要照祂的樣式才能彼此相愛。因此我們要經歷和領會甚麼是主的愛。昨天晚上已向弟兄姊妹簡單介紹甚麼是神的愛。如果我們不能經歷和領會主的愛,就很難去愛別人,因為我們這些墮落的人,我們天然的愛不是純潔的愛,是一種有難處的愛。如果今天在教會的生活裏用人的愛來彼此相愛,當然會有很多難處,因此我們要很仔細的讀主的話。
  主說:「你們要彼此相愛」,這是一個命令,但不要忘記,祂說:「像我愛你們一樣,你們才能彼此相愛」。假若今天我們不能回到主的愛裏,教會要過彼此相愛的生活可以說是十分困難,也會引進很多難處和失敗。感謝我們的主,祂為我們做了美好的榜樣。為甚麼祂能把這個命令給我們呢?我們的主是滿有把握的,因為當祂完成了十字架的工作的時候,祂要把祂的生命分賜給我們,這個生命裏包涵了神的愛。祂不僅成全了十字架的救恩,把生命給了我們,祂也讓十字架成為我們經歷的道路。
  今天我們不僅擁有主的生命,也必須行走在十字架的路上,因為主是這樣的給我們作榜樣。祂藉著十字架把祂的生命釋放出來,祂也藉著十字架把神的愛表現出來。所以今天我們得著主生命的人,也只有藉著十字架叫主的生命得著釋放,我們也只有藉著十字架才能把神的愛顯明出來。今天早上要和弟兄姊妹講,只有藉著十字架才能顯明這個愛,若是我們不在十字架的經歷裏面,不過僅僅持守外面彼此相愛的道理,最終的情形還是會失敗。因為這個彼此相愛的愛,只有藉著十字架才能顯明出來。

十字架把神的愛顯明出來
  當約翰寫約翰壹書的時候,他已非常年老了。回想過去主在他身上的恩典,他在三章十六節這樣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都知道約翰是跟隨主一直到十字架旁邊的門徒,他是親眼看到主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其他的門徒都跑散了,只有約翰一個人跟到十字架旁邊。我想約翰那天站在十字架旁邊的時候,他的心情必定非常震憾、必定非常難過。他看見三年半之久所跟隨的主,現在祂這樣羞辱地被掛在十字架上。用人的話來說,主耶穌是慘死在十字架上。你看主耶穌整個人的光景都不像樣子,頭帶著荊棘的冠冕,血從頭上流下來,臉上帶著唾沫,全身都是傷痕,手腳被釘在那裏。
  約翰站在十字架旁邊看著這樣的光景,如果是你我站在那裏,會有甚麼樣的感覺?我想我們很難說得出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情形。我們不只感到震驚,不只感到難過,我想我們會流淚。弟兄姊妹,我們站在那裏,我們看見一幅淒慘的圖畫。但是很奇妙,過了多年之後,當約翰到了晚年,他寫約翰壹書的時候,他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要知道約翰那天站在十字架旁邊看見甚麼嗎?他看見了神的大愛!他不是看到那幅淒慘的的圖畫,他乃是看見神的愛!這是多麼奇妙的一個看見。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句說話對約翰有甚麼意義呢?那就是說,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這件事之前,約翰所經歷的地上所有人間的愛都不是愛,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看見真的愛。他不僅看見了主的愛,也看見了神的大愛。所以十字架不只讓耶穌基督流血捨命,十字架不僅把主的生命釋放出來,十字架也把神的愛完全彰顯出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作為基督徒要明白一件事,只有十字架上顯明的愛才是真的愛,只有主耶穌捨命的愛才是真的愛。因此,我們基督徒必須抓著這個準確原則:凡沒有經過十字架的愛都不是真的愛。這句話也許對一些人來說不大能接受。「難道我父母的愛並不真確的嗎?老師愛我不是真的嗎?妻子愛我不是真的嗎?難道這些愛都不是真的嗎?」聖經有一句話說,所有的愛都是從神而來的。但是當我們講到在教會中,神的兒女要彼此相愛的時候,我們必須堅持一件事情,必須抓著一個原則:只有出自十字架的愛才是真的愛,也只有這個愛才能把我們在主裏完全結合在一起。除此之外,任何的愛都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所以難怪主在地上曾經對門徒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妻子、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門徒。」弟兄姊妹,我們曉得真正的愛乃是出於十字架的經歷。當我們在教會說到彼此相愛的時候,要從神的觀點上來看,要從主的觀點來看,這個愛必須是像主那樣的愛,必須像主從十字架上所流露出來的愛。我們真是感謝我們的主,祂為了愛我們的緣故,付上這麼重大的代價,祂有這麼多的犧牲、這麼多的捨棄,忍受人這麼多的羞辱、這麼多的痛苦,最後掛在十字架上,我們曉得祂這樣做有很大的用意,就是向全世界、向所有聖徒們宣告甚麼才是真正的愛。所以難怪約翰在晚年這樣的寫:「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

凡沒有經過十字架的愛,都不是真的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真的明白這樣的愛嗎?我們需要聖靈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主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我們才明白甚麼是真正的愛。我們需要主讓我們能夠有這樣的領會和看見。主所以被釘十字架,是為著教會,為著你我這些蒙恩的聖徒。祂知道一件事,今天教會在地上要為主作彼此相愛的見證,只有在十字架這個根基上,才能產生真正的見證。祂知道我們這些天然墮落的人也有感情,也有我們的愛,但這個愛是不可靠的,這個愛不能建立教會。所以主才為我們上了十字架,當然在十字架上有很多方面意義,其中一個很大的意義,就是把神的愛顯明出來。約翰在晚年時提醒神的百姓,只有主為我們捨命,你才看見甚麼是真愛,所以今天我們在十字架的根基上,我們才可能實行真正的彼此切實相愛。
  我不知道如何能把這個感覺講得更清楚,根據我自己在教會這麼多年事奉的經驗,我們多次在弟兄姊妹間說到彼此相愛,很多弟兄姊妹在禱告中也說到彼此相愛,唱詩歌也唱到彼此相愛。我們講這些、唱這些、禱告這些,常常流淚,但是一爬起來,卻完全看不見那個事實。有一次看見一些同工們,因為大家都經歷過很多痛苦,大家都知道彼此相愛的重要,但大家在一起的事奉中總是有很多磨擦,總是有許許多多不順暢的地方。結果在一次聚會裏就禱告,禱告到一個地步好像主的愛澆灌一樣,我看見幾個年長的同工抱在一起,大家都流淚。我心裏面想:「這樣好了,感謝主,從此之後天下太平。」那裏曉得,第二天起來,難處還在那裏。這個叫我們裏面感到很困惑,昨天這樣彼此擁抱,大家彼此認罪,結果起來的時候,難處還在。因此,彼此相愛並不是情緒的事情,不是外面表現熱切的問題。主已經告訴我們,我們要彼此相愛,像祂這樣的愛我們。祂是如何的愛我們?祂乃是藉著十字架來表現祂的愛。所以我們知道如果沒有經過十字架,這個愛是不可靠的,不管你表現得多麼熱切,你痛哭流淚,好像覺得整個人也要下來了,若是不在十字架的根基上,這樣的愛仍舊不可靠。

我們的魂必須被拯救,才能彼此切實相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在實際的教會生活和經歷裏,的確發現彼此相愛的道是容易講的,但在實行來說似乎有困難。然而,我們要知道並不是沒有路的。主為甚麼把這個命令給我們呢?主已經知道祂要開一條路,只要我們按著這條路來跟隨,就會活出彼此相愛的光景。所以,我們需要十字架的工作。在彼得前書裏,彼得兩次說到要彼此切實相愛,但是我們曉得,彼得前書是專門說魂的救恩的一卷書。因為彼得知道,如果我們的魂沒有被拯救,我們要彼此相愛是很困難的。四福音裏記載彼得的故事最多,我們都知道彼得的魂很大,彼得做甚麼事情都跑得很快,他的情感也很激烈。我們看見彼得這樣的一個人,如果主在他身上沒有十字架的工作的話呢?若他只是憑著他的魂工作的話呢?他常常很衝動,那個愛是不可靠的。
  彼得表現他對主最大的愛是在客西馬尼園。當很多人要來捉拿主的時候,你們看見彼得那時血氣衝動,他是很愛主的,他曾跟主說要是主要死,他也跟著一起死。由此看來,彼得在血氣上實在有很大的熱情,所以在客西馬尼園只有他一個人拔刀,他是相當勇敢的。結果他這樣拔刀一砍,把馬勒古的耳朵砍下來。主看著彼得,只好把馬勒古的耳朵撿起來,為馬勒古安放上去,並對彼得說:「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憑著這樣的熱情來愛我是不行的。」
  如果彼得沒有經過十字架,你想想看,今天彼得若在教會中作傳道人的話,憑著彼得這樣的個性,也許彼得看見弟兄就很熱情地把他抱緊,但如果是犯錯的話,他就會拔刀的。所以從前我喜歡講這樣的笑話,如果是在五旬節以前的彼得,他在教會裏面服事的話,你若到那教會中去看,很多人的耳朵都不見了。今天很多事奉主的人也很愛主,雖然我們不敢像彼得那樣拔刀,但有時候心裏面真是想:「唉吔,講了這麼多的道也聽不進去,耳朵割下來算了!」弟兄姊妹,憑著這種血氣的愛來跟從主是不行的。
  所以,彼得到晚年的時候,他寫彼得前書,就講到我們的魂需要蒙拯救。因為彼得在這方面的經驗最多,他也知道憑著這樣情況來過彼此相愛的生活是很困難的。是彼得惟一的一個人告訴我們:「你們要彼此切實相愛」,為甚麼他說要彼此切實相愛呢?因為他知道如果我們的魂沒有被拯救,我們要彼此相愛是很困難的,要切實就更不可能。弟兄姊妹,我們的主釘十字架,祂不僅把神的愛顯明出來,也讓十字架也成為我們拯救的路。相信大多數的弟兄姊妹都清楚,十字架不單是主的救恩,並且十字架有最大的功用就是專門要對付我們的魂,這個魂就是我們天然的自己,就是老我。弟兄姊妹,我們這個天然的的自己沒有經過十字架的話,我們知道難處是非常多的。

從魂出來的情感,混亂神的真愛
  今天在教會裏,當我們說到彼此相愛的時候,很多神的兒女分不大清楚,是以神的愛還是以自己的愛呢?也搞不大清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活在魂的感覺裏面。今天地上大多數的教會差不多都是在這樣光景中。我們所說的愛,只不過是在魂裏面的一種情感的表現。我們知道魂包括了人的心思、情感和意志,其中一部份是情感,我們可以說這是從魂裏面出來的愛。請你記著,從魂裏出來的愛,是真愛的混亂。今天在教會裏這方面混亂得不得了。如果是從魂裏出來的情感,只會混亂神的真愛。因此主告訴我們,我們的魂需要在十字架裏被治死。所謂「背起十字架」,就是「捨棄魂的生命」。弟兄姊妹,我們看看這個舊的魂,假使它沒有經過主的救恩,它所產生難處,足以把主整個的見證毀壞。

哥林多教會的例子
  我們都知道在初期的教會裏,哥林多教會是難處最多的教會。為甚麼這個教會難處最多、問題最多呢?很主要的一個點,就是因為哥林多教會的人完全是屬魂的、是屬肉體的。所以保羅寫信給他們時,明說:「我看你們是屬肉體的,在主裏是嬰孩,你們所顯出的愛情像小孩子的愛情一樣。」我們有孩子的人都有經驗,小孩子感情發動的時候,就說:「爸爸,我好愛你!」等一下,玩具在那裏的時候,管得爸爸在哪裏。小孩子的感情就是這樣子。
  哥林多人的表現就像小孩子一樣,因此我們看見哥林多教會在情感上產生的混亂很厲害,就產生了分門別類的事。這就是在情感上的錯亂,有的人喜歡彼得,他們說自己是屬彼得的;有的人喜歡亞波羅,亞波羅講道真的有很豐富的知識、很有學問,他們喜歡這樣子的;有的人說喜歡保羅;還有的人說甚麼都不喜歡,只喜歡基督,保羅感覺說連這個也是不正常的情況。所以在哥林多教會裏面,就產生了這麼多難處,這是在天然情感上不正常的發展。在一個教會裏分成四組不同的人,怎能彼此相愛?彼得來了,跟隨彼得的人就擁護他,大家圍在他的身邊,弟兄之間也很親密。那些擁護亞波羅就在旁邊看:「彼得算得甚麼?不過是個打魚的人,連一點哲學的話也不會說,那裏像我們的亞波羅呢?他是亞歷山大城出來的,受過當代最好的教育,解釋起聖經來,你看有多麼豐富的言語。」所以,喜歡亞波羅的都站在旁邊。跟隨保羅的人,看看彼得,便說:「你也沒有保羅那麼大的啟示!」所以當時的人分成一圈圈的,是分門別類。
  弟兄姊妹,在這樣的光景中,聖徒能彼此相愛嗎?我們看見他們天然的感情,造成一個很大的難處。保羅說:「你們中間有一個結黨的靈。」甚麼是「結黨的靈」呢?就是在整個教會裏,在大圈圈中又有很多小圈圈。我們幾個比較志同道合,就時常聚在一起,對別的弟兄姊妹就好像看不見。我們在西雅圖,每個主日聚會完了中午一起用午餐,弟兄姊妹常常在講臺上報告:「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請你不要老是跟那幾個熟識的弟兄姊妹坐在一起,你要照顧那些新來的人,要跟其他弟兄姊妹有點交通。」不知道這樣報告多少次,但報告完了,一吃飯又是只跟相熟的坐在一起,他們好像沒有聽見。天然的感情就是喜歡這樣。
  當然,在教會裏有好朋友,有較為談得來的人,也不是錯。我們是需要有屬靈的同伴,但是我們的愛是要歸給全教會,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我們所愛的。我們不能光愛那少數的人。如果你光愛那少數的人,那就是天然的愛,是從魂裏出來的愛,是結黨的愛。因此,我們需要在主的跟前經歷十字架。天然的愛是善變的,是不穩定的。有的時候,在真理上產生爭論的時候,這個愛便會變成仇恨,真的很可怕。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天然的感情是絕對不可靠的東西,我們要把這個天然的感情置於死地,必須用十字架來對付。天然的感情不僅沒法叫我們跟隨主跟隨到底,也叫我們在愛弟兄姊妹的事上產生不了屬靈的果效。

約拿單的例子
  在舊約聖經裏,有一些故事說明了這事。撒母耳記上記載,大衛當初有一個好朋友約拿單,約拿單真是愛大衛。你去讀這段故事的時候,大衛常常說:「約拿單愛我,他愛我的感情勝過婦女。」約拿單真是愛大衛,當掃羅逼迫大衛的時候,你看約拿單一直保護大衛,最後也是約拿單幫助大衛逃亡。我們想約拿單這麼樣愛大衛,這個愛實是在很美麗。但是聖經讓我們看見,這個愛不過是天然的愛情,並不是真正屬靈的愛情。所以到最後,約拿單還是跟隨了掃羅,沒有跟隨大衛。當掃羅被殺的時候,約拿單也被殺。聖經用這些故事擺在那裏,用來說明一件事情,我們天然的感情、天然的愛,並不是神所要的。所以我們讀聖經的時候,必須從這些故事裏明白神的心意。

暗嫩的例子
  我們也曉得從魂裏面所發出來的感情,若跟罪惡的東西結合的時候,就會產生非常可怕和醜陋的事情。聖經也沒有避諱,把人這些敗壞的光景記載下來。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記載了一件可怕的事,大衛有一個兒子叫暗嫩,他喜歡了押沙龍的妹子。結果從大衛的家裏出現了一個醜聞,因為這是亂倫的事。聖經說暗嫩愛押沙龍的妹子,愛到一個地步,他生病了。後來他用了一個詭計,玷污了押沙龍的妹子他瑪。等到他玷污了他瑪以後,在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十五節說:「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
  聖經記載這個故事,就是提醒我們,天然的愛、魂裏面出來的愛,不僅不可靠,當它遇見某一些試探、引誘的時候,遇見某些環境的時候,它會產生一種非常醜陋、可怕的光景。所以,今天當我們談到彼此相愛的時候,我們必須清楚一件事情,從魂裏面所產生出來的感情不是神所要的。今天我們看見地上教會在彼此相愛的事上所發生的難處,大部分都是因為出於魂。

出於神的愛是沒有恨的
  出於神的愛是沒有恨的。你看我們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你無論怎樣對付祂,無論把多少難處加在祂身上,在祂身上你沒有辦法刺激出恨來。你看主耶穌最後上十字架上的光景,人家這樣的戲弄祂,這樣的嘲笑祂,這樣的苦害祂,最後把祂釘在十字架上。如果是你我的話,憑著天然感情的話,我們會產生恨。感謝神,因為神就是愛,所以你用槍刺祂,只能刺出愛來;用釘子釘祂,只能釘出愛來,你不可能釘出恨來;你用唾沫吐祂,只能吐出愛來;你用手掌打祂,只能打出愛來;你用荊棘冠冕戴在祂頭上,每一滴血都說出神的愛,因為神就是愛。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不是這様,因為我們這些墮落的人,裏面有愛也有恨,這個愛很可能變成恨。如果不是經過十字架的工作,讓我們活在主的愛裏面,一點點的事情發生就會從愛變成恨,非常容易就轉變成恨。你看主最後被掛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在那樣痛苦的光景中,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見路廿三24)這是何等的愛!如果是我們的話,被釘在那裏,就會說:「父啊!你要為我伸冤,要為我報仇啊!這些人這樣對待我!」是不是這樣呢?
  感謝主,在二千年的教會歷史中,雖然大體上看起來是失敗的,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你看司提反,到最後人用石頭打司提反的時候,他跪下來,把靈魂交給神,他也是一樣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因為他是個懂得十字架愛的人。在許多患難、艱苦的環境裏,有很多基督徒受到很多非人的待遇,有很多人受到非常殘忍的逼迫。感謝主,這些人活在基督裏面,不單一點恨也沒有,還能愛那些逼迫他們的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的魂是需要被拯救的。所以主告訴我們,要天天背著十字架來跟隨祂。祂說:「凡為我喪失魂生命的,必得著魂生命。」主耶穌在福音書裏四次提到,呼召門徒背起十字架來跟隨祂。這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主自己是經過十字架,釋放天上的生命;經過十字架,釋放天上的愛。今天這也是我們惟一的路,我們只有經過十字架,才能流露主的生命;經過十字架,才能流露主的愛。弟兄姊妹,我們不要忘記要天天背著十字架,身上要帶著耶穌基督的印記。十字架要求我們捨己,就是把我們天然的魂捨去。我們要曉得,十字架不是光要把我們的魂除去,乃是要把它治死,叫它改變,結果神的愛能夠透過我們表現出來。
  所以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愈愛惜自己,就愈難活出主要我們活出的光景。有的時候,我們也學習捨己,但是主提醒我們,我們捨了之後,就不要救。我們的難處是甚麼呢?有時候被主的愛充滿,就說:「主啊!我願意把自己捨了!」但等我們頭腦清醒一點的時候,又覺得捨得太多,所以就想辦法把它救回來一點。我們天然的人都是詭詐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愛自己。親愛的弟兄姊妹,要捨己就要捨得透。這個功課學了幾十年,有的時候我實在感覺真是相當不容易。你沒真正碰見那個情況的時候,便不曉得捨己的困難。

自己的經歷
  我在這裏好像曾跟青年弟兄姊妹講過我一點經歷,我想我再講。因為有一些實際的經歷,對我們比較容易領會及比較有幫助。1978年我到了西雅圖,那時我周圍沒有其他年長的弟兄姊妹。當時我年紀還輕,只有三十幾歲,我就憑著主給我的恩典,在那裏學習服事,開始一個聚會。因為自己在主面前學習不夠,所以有時候講道並不一定有甚麼供應,但大體上我都是按著聖經來講。
  有一天,我們一家人到餐館裏吃飯,正好碰到一對年輕的弟兄姊妹。從前在台灣就認識他們,因為我在台灣教會裏面負責青年聚會的時候,他們已在那裏,當時他們仍是學生,比我年輕得多。我們在餐館碰上他們,真的很開心。過一下,那個弟兄跑過來,他說:「孫弟兄,可否跟你交通?」我說:「好呀!交通甚麼呢?」他說:「是我的姊妹要我告訴你,你的講道每次都叫她頭痛。她說你的講道啟示性很高,牧養性卻很少。」(在此之前,我從來沒聽過甚麼啟示性、牧養性)本來我吃飯,心裏很高興,這個年輕的弟兄跟我這樣說,他這樣一講,那天我整個胃口也沒有了。
  回家之後我心裏悶悶不樂。開頭的時候,我心裏面有點生氣:「我從來對自己的講道都沒滿意過,但也不至給這個年輕人批評。如果是年長弟兄批評我,我還虛心接受,你這個年輕人憑甚麼來批評我呢?你過去還是我所帶領的哩!」所以開頭的時候,我裏面是血氣翻騰。等我回到家之後,我只好回到房間跪在主面前禱告。感謝主,主的愛充滿我,結果一下子之間裏面整個怒氣完全消除。反過頭來,我感謝主,我對主說:「主啊!我感謝你,因為在西雅圖沒有年長的弟兄可以幫助我,感謝你打發年輕的弟兄姊妹來提醒我。」當我這樣一禱告完,裏面就被主的愛充滿了,我不僅不會氣我的弟兄,也不會恨我的弟兄,裏面反而充滿了感激。所以下次主日聚會再碰見他們的時候,根本一點難處都沒有,照樣可以愛我的弟兄。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裏說明,主把我的光景帶到十字架的根基上,主把我的自尊心,把我自以為是的東西,通通帶到死地。親愛的弟兄姊妹,假使不在十字架的根基上面,我們只會產生恨,下次再見到那個弟兄,便會想辦法找機會教訓他一頓,要不然我就不理會他,或是給他臉色看。弟兄姊妹,根本不需要這樣。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教會的生活裏,我們要真正實行彼此相愛,我們天然的己必須在十字架的根基上被主拆毀。請記得,不要救自己。因為你知道我們這個人思想很亂,那一次我回家之後,思想就想到很多,有時想到不好的一面,想到:「我過去是怎樣的帶領你們、愛護你們,現在卻竟然這樣對待我!」愈想愈生氣。然後,另一面又想到主要我學功課,卻學不來。所以我們的思想就開始這樣奔放,有時候我們就偷偷地想要拉回來一點。有時候想:「是的,我是應當降卑,應該學習把它治死。」但是又想:「無論怎樣,我年紀比你大。」總想要收回來一點。如果你收回來一點點,就不蒙拯救。感謝主,我的弟兄姊妹對我有非常好的提醒。
  有的時候並不是盡是受苦,因為從那天開始,我就禱告主:「當我講道時,不單要啟示,還要牧養。」我就要比較注意一點牧養,意思是說所講的道要實際一點。大概過了幾個月之後,有一次主日我從講臺下來,那個姊妹笑瞇瞇地來找我,她說:「孫弟兄,你現在講道很有牧養性呀!」這使我得著安慰。所以很多時候事情來到,如果不回到十字架這個點上來,就不會產生和諧,就不會產生這種美麗的情形,不會產生裏面彼此毫無間隔的情形。弟兄姊妹,彼此相愛一定要帶回主所給我們的根基上。所以很多時候主要破碎我們自己的愛,讓神聖的愛能夠流露出來。請我們記得,天然的感情是有選擇性的,只有出於主的愛,才能夠愛所有的人,我們需要活在這樣的愛裏面。

彼此切實相愛的原則
(一)順從真理
  當我們經過十字架的光景之後,在這根基上就會產生另外一些重要的屬靈原則。彼得在彼得前書第一章告訴我們,他說到彼此切實相愛的時候,他前面提到說:「你們既因順從真理」,只有當我們的魂經過十字架破碎之後,我們的愛跟真理才不起衝突。所以約翰在晚年的時候,他寫約翰貳書,寫了一句非常寶貴的話:「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我們曉得愛和真理常常會起衝突,因為講真理就不能講情感;若講愛的話,有時也顧不了真理。所以愛和真理需要取得平衡。
  我們可以這樣說,基督徒的愛,就是神給我們的愛,是受真理約束的,要在真理的範圍裏。所以愛是不傷害真理的,愛只會成全真理。如果今天我們所說的愛,不在真理的範圍裏面,這也不是神的愛。我時常發現一些弟兄姊妹,他們講的愛比主耶穌的愛還要大,主不能愛的他們卻能愛,這個不是聖經中所說的愛。所以我們在主的跟前需要知道真理和愛之間的關係。只有在主耶穌基督身上愛和真理才是和諧、一致的。我們不可犧牲真理來講愛,也不能講愛講到一個地步,完全不顧真理。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教會的生活裏,我們是為真理作見證,也是為愛作見證。在教會裏我們要認真的、準確的來認識這個。

(二)有清潔的心
  我想我沒有時間詳細說明,我只簡單來講一下。不僅因著十字架的工作,我們能夠表現出順從真理的光景,並且彼得告訴我們,因著順從真理,潔淨了我們的心,意思是有清潔的心。提摩太前書第一章五節那裏,保羅告訴我們,愛是從清潔的心出來的。我們怎麼可能有清潔的心?乃是因為我們天然的生命受到十字架的對付,讓我們的心變成清潔,才能產生專一的愛。所以彼得說到你們要彼此切實相愛的時候,就是因著順從了真理,潔淨了你們的心,這兩件事情與彼此相愛有密切關係的。現在我們很容易明白,這兩件事情就是因為你肯背起十字架,肯接受十字架的破碎,你才可能有順從真理的態度,才有潔淨的心,然後就產生真正的愛。所以在真實的愛裏,包括了順從真理和清潔的心。

聖靈引導我們進入實際
  這些道理我們都明白了,我們要怎樣才可進入實際呢?我們需要永遠的記著,聖經裏所有的真理,要進入實際,都是聖靈把你引入實際的。我們知道了道理,但有時候不會用。怎麼去用呢?很簡單,你跟從聖靈就好了。神的靈怎樣引導你,你就怎樣跟隨。所以主實在是愛我們,如果主把這些道理通通告訴我們,然後叫我們自己去遵守,這實在是很困難。主知道我們守不住,所以主不僅為我們開路,主也差遣聖靈下來引導我們走這條路。
  所以今天我們不必擔心,不要為了彼此相愛和愛弟兄姊妹而想得太多了。有時候想多了,就會變得神經兮兮,我們不必這麼緊張。因為知道聖靈住在我們裏面。我們甚麼時候表現這個愛呢?只要聽聖靈的話就可以,聖靈引導你去,你就去,不用自己做計劃。感謝我們的主,祂把容易的路量給我們,所以今天我們進入真理的實際,只要跟隨聖靈的引導就可以。
  我在西雅圖有過這樣的經歷,有弟兄姊妹從別的州來到我們這裏。那邊的弟兄姊妹給我電話,希望我們照顧他們,這樣事情常常有的。但那一次很奇妙,當他們告訴我他們兩人的名字後,聖靈就把他們的名字放在我的心上,我心常常想要去看看他們。有一天禱告聚會完畢,已經是晚上九時多,我就找了另外一位同工,我說:「我們可否去探望他們呢?」這位同工看看手錶,時間已經很晚了,從聚會的地方到那裏也要開車三四十分鐘。我就對那弟兄說:「這是主感動我,我們還是去吧!」感謝主,後來那一對弟兄姊妹告訴我:「孫弟兄,你們那天晚上來得正合時,我們那時真的感到非常徬徨,不知道前途究竟會是怎樣。感謝主,帶領你們來探望我們。」現在他們在聚會當中是很好的弟兄姊妹。
  所以弟兄姊妹們,在實行彼此相愛的事情上,需要明白真理,但是更要順服聖靈,是聖靈把我們引到實際裏面。感謝主,十字架為我們開了路,聖靈引我們上路。所以,在基督徒的生活裏,我們需要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也需要順從聖靈的帶領。彼此相愛的真理,也是建造在這兩個屬靈的真理上。
  弟兄姊妹們,主怎樣愛我們,我們應當怎樣彼此相愛,主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所以今天彼此相愛的生活是一個榜樣,也是有一條路。今天我們在教會中實行彼此相愛的生活,我們必須認識我們的主,從祂經歷神的大愛,然後在十字架的根基上有學習,容讓聖靈引導我們進入實際裏。
禱告:
  主,我們真是滿心感謝,你不僅把我們從世界中拯救過來,也把我們放在你的身體裏,放在你的家中,放在你的教會裏。你也叫我們能夠學習彼此相愛,因為你先愛了我們,你把你的愛給了我們,我們才能彼此相愛。今天在這個地上,教會實在需要作彼此相愛的見證,我們求你藉著你的靈教導我們、引導我們,好叫我們能有真實彼此切實相愛的見證。主啊!求你祝福你自己的話,求你繼續引導我們。垂聽我們的禱告,靠耶穌基督寶貴的名。阿們。

註:
  20061224日至26日荃葵特別聚會在烏溪沙青年新村舉行,特會的主題是「彼此切實相愛」,由孫國鐸弟兄負責傳講信息。這一篇是邱克倫弟兄從第二堂信息錄音整理而成的,題目及標題乃後加的,未經講者校閱。